——编者
颖静
作为一个80后上海妈妈,我承认自己有着深深的焦虑。我曾总结过自己最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的时间段,差不多就是已经下班了却还有一堆工作没做完,心想着要早点飞回去陪孩子,而人还留在工位上。
这大概就是我一直过着的焦灼生活,每天都争取能早点下班回家带娃,但又非常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好,毕竟生育已经让我的职业生涯比不少同龄人慢两拍了。陪孩子的时候一方面想着要给她快乐的童年,一方面也怕她太过落后。而等到孩子睡了,我还要看书看各种资讯资源,为了自我实现,为了不断进步。
我动笔写下此文的原因,不是为了抱怨所有既成事实的人生,而是想要分享另一件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焦虑。
总结下来,自我调节焦虑情绪的主要方式分为情绪转移和情绪疏导,排名比较靠前的购物、吃零食、睡觉、健身等,属于情绪转移,然而哭、心理咨询、倾诉属于情绪疏导。
先说情绪转移,负面情绪的转移是一种有效的快速处理方式,但长期来看,情绪疏导显得更加重要。有人会说,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哭出来并没什么不好,而且哭完以后总会觉得自己好了一点,但很快,或许再遇到一些不顺利,焦虑情绪又会卷土重来。
仔细分析,其实焦虑源于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欲望,不仅仅是担忧,还会有恐惧的情绪。就说做妈妈这件事情,从最初开始的是不是要全母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和自己都睡整觉,每一个敏感期是不是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支持和发展,有没有让家人站在一个战线等等,那些值得担忧的事可能说一天也说不完。还记得我的孩子两岁时摔跤嗑破了嘴唇,本来长得很美的唇形从此留下了一道小伤疤,如果一直焦虑下去,那以后我就不让她跑了吗?
错了,我们应该要对抗这种亲子焦虑。
我不否认自己作为一个家长,会有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的心态,我有这样的愿望,但我也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赢在起跑线?而且,我一直相信,人生是个过程,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经历比结果来得更重要。
另外,大多数不必要的焦虑情绪都是源于过度担忧的心理,担心自己不被认可,担心孩子不被认可……其实,以一个妈妈的焦虑视角来看,我们要做到的最重要的是接纳孩子。我的孩子一直到九个月还在保持每个晚上醒来三到四次奶睡的节奏,她小时候甚至不愿意吃奶瓶,天知道那一年大家有多辛苦!但无论如何,她还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宝宝,正如我常常告诉她的那样,我爱你,没有条件。
其实轻度的焦虑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好的情绪,有焦虑感也表示你是一个正常的人,有欲望、期待和目标,而且在意自己如何去实现。健康的焦虑,比如适度的担忧、警惕、慎重,都能帮助我们实现期待。
利用好自己的焦虑,要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就能养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正视焦虑,理性面对,接纳自己,做一个有能力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