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博新展讲述白银货币的前尘往事
~~~上博新展讲述白银货币的前尘往事
~~~上博新展讲述白银货币的前尘往事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它”也该了解“它”
上博新展讲述白银货币的前尘往事
乐梦融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交易、赋税、赏赐、邦交……作为货币的白银曾是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力量之手,使用白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至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博物馆将于4月26日带来全新特展“熠熠千年: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邀观众回溯白银货币的前尘往事。

  据介绍,中国冶炼和使用白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中期出现了最早具备货币功能的白银——铤,但白银货币的使用并不普遍。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功能得到加强,使用范围扩大,逐渐成为政府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支付手段。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主流货币,确立了本位货币的地位。清代中期以后,白银逐渐向外输出,尤其鸦片战争以后白银大量流失、外商纸币流通于市,迫使清政府创立国家银行发行中国自己的纸币。

  展览不仅展出上海博物馆自身的展品,还从多家机构借展,重要展品包括中国财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至清代银铤(锭)。2007年“南海Ⅰ号”沉船整体打捞后移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出土了白银相关遗物,这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现,亦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迹。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得价值大、重量轻、便于长距离运输的贵金属黄金和白银日益重要。本次将要展示的银铤是被携带出境使用或夹带之物,由此可见宋代对外贸易繁盛的侧影。

  清初以来,民间流传着关于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大批金银财宝埋于四川某处的说法,版本众多。2016年起,考古部门对彭山江口岷江河道进行考古发掘,证实那里有一处明末战场遗址,与1646年张献忠和前明参将杨展的交战有关。出水的大量白银尤为引人关注,其中明朝五十两的官锭就达300余枚,小银锭和碎银更是数以千计,系各地的税银,涉及多个税种,反映了明代晚期国家财政税收制度及白银货币化的历史进程,这一考古发现破解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民间传说。

  本次展览将展示白银货币和相关器物,涵盖中国传统银两、外来银元、中国新式银元、纸钞等,参观者可直观了解货币史中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银联结下的中国和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民间收藏
   第A22版:设计之都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史依弘挑战演俗人
爱“它”也该了解“它”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爱“它”也该了解“它” 2019-04-10 2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