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记文化志愿者沈瑞风
~~~——记文化志愿者沈瑞风
~~~——记文化志愿者沈瑞风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妹妹啊,侬讲得老好的
——记文化志愿者沈瑞风
徐翌晟
  退休不久的沈瑞风在文化志愿者这个岗位上已属经验丰富,除了担任中华艺术宫的志愿者之外,还担任了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她说:“上海博物馆以古代经典艺术为主,中华艺术宫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在艺术史上,正好彼此续接。”这次十二艺节,她主要负责中华艺术宫序厅内的重大主题作品部分导赏,一件结合“华”字和艺术宫建筑标志的红色马甲,是沈瑞风十分喜爱的制服,天气再热,她也要穿在身上面对参观者(见上图 主办方供图)。

  每次导览,短些的也需要半小时,大部分的时间维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其间几乎要一刻不停地讲解、回答问题,这与沈瑞风之前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曾经,她是一位学术期刊的编辑,整天与文字和纸笔打交道,与纸对话之外,一天与人说不了几句话,现在,因为文化志愿者的工作,之前的习惯全然被颠覆,她发现自己居然还有口若悬河的“潜力”。

  导览时的滔滔不绝需要平时的积累,十二艺节如此大量的知识储备很难通过几个月的临时抱佛脚完成,靠的是经年累月的积淀。几十年来,沈瑞风最喜欢读的书里头就有世界艺术史、绘画史,打开电视机,不看电视剧,而是关注艺术人文类节目。她的手机里记录了许多绘画讲解文字,详解一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手法,每个艺术家名下的小目录都存有3000到1万字的讲解稿,平时空下来她就拿出来看看念念。对于经常来中华艺术宫做志愿者的沈瑞风来说,这次参展十二艺节的许多位艺术家早已耳熟能详,可讲之处信手拈来。

  她会告诉前来参观的学生,进门处的作品《支部建在楼上》,画名便可以联系到党史军队史,“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其中的重要举措就是‘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新时期,高楼林立,大量年轻白领入党,‘支部建在楼上’是新时代的新现象。”

  沈瑞风最小的听众只有3岁,小朋友瞪大着眼睛望着沈瑞风,却听不懂她在讲些什么。于是,身边的妈妈一字一句地进行了二度翻译工作,以宝宝的语言解释给小朋友听。这个场景让沈瑞风觉得十分开心,“那么小的小朋友都已经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了。”

  一对来艺术宫看展览的年逾八旬的老年夫妻,让沈瑞风始终难忘,对党深厚的感情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当中流露出来。他们住得离中华艺术宫并不近,用老先生的话来说,我一定要来看作品,从画作中读党史,更生动更鲜活。满头银发的他们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解时间内都没有落座,之后又非常认真地与沈瑞风交流,最后结束予以真诚的感谢。老先生说,走过那么多国家的美术馆,讲得如此详尽的,也就是中华艺术宫了,还是祖国好。老太太拉着沈瑞风的手说:“妹妹啊妹妹啊,侬讲得老好的!”沈瑞风希望,等到自己年届八旬,也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之心。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镜头艺术
   第A21版:设计之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妹妹啊,侬讲得老好的
跟着电影游上海
文创产品文气当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3妹妹啊,侬讲得老好的 2019-05-29 2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