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梦融
这个初夏,从南浦大桥出发穿过西岸滨江向静安区前行,会发现昔日的发电厂、航空储油罐、市区荣宅构成了全新的艺术三角。
三座艺术新地标同时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充满魅力的近代历史,又不约而同地成了当代艺术的打卡点。原生的、舶来的创新艺术理念,为上海的历史建筑灌注了新活力。
探寻“克莱因蓝”密码
这片蓝色的原作终于在上海揭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年度上月开张的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是早逝的天才艺术家克莱因的作品第一次登陆中国,亦是首次大规模亮相亚洲。
“去感受灵魂,去描绘当下。无须解释和语言。”克莱因宣称这是他开创单色画的动机。他的第一幅深蓝色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找到他理想中的深蓝色,执着调试颜色。终于在1958年,他发现将纯净的干燥颜料悬浮在透明的合成树脂中,并以醚和石油作为溶剂,便能卓越地保持群青色素的美学效力。一种非同寻常的蓝色诞生于世了。
克莱因在1960年将这种蓝色注册了商标,命名为IKB,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颜色注册商标的艺术家。今天要复原这种蓝色,先记住这一串数字047167,这正是调配克莱因蓝的密码(“克莱因蓝”的RGB比值是0:47:167)。
21岁那年克莱因创造出了“单音交响曲”,从始至终演奏同一个音符,没有开头和结尾,演奏20分钟,静默20分钟,在间隔的静寂中,单调的音响仍然在听众的耳畔萦绕。观众会在空空荡荡的电厂里,感受到“空”的力量。
走入“三次元”梦境王国
作为油罐艺术中心TANK的开幕展览,全球知名艺术团体TEAMLAB的上海首展“油罐中的水粒子”在体量最大的5号罐内部亮相,展览运用深邃、诗意而极富有变化的表达,创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三次元世界,观众犹如跃入了梦境般的王国,开张至今已经成了人山人海的网红打卡点。
参观者踏上的地面,瀑布中的水粒子会情不自禁地分叉。抚摸墙面上的花朵,花瓣会随风飘荡。一年四季的花海同时受到人们以及水流的共同影响,不断地绽放或凋落,观赏者沉浸于这个巨型的作品中,与空间彼此融合又相互影响着,唯有凭借身体与直觉探索,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花朵的盛开与凋零呼吸。油罐20多米的挑高空间和环状的墙壁,比起盒子般的美术馆展厅有天然的优势,好像是为了这沉浸式的镜花水月一般的幻觉世界量身定制一般。
一楼的小型展区中,浮世绘式的海浪在镜面映照下,参观者难分边界,甚至会迷失参观的线路,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席地而坐,感受壮观、肆意的波浪。奔流的波浪在展厅内犹如一气呵成的书法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延绵起伏。
TEAMLAB团队解释,“水”这个复杂而深邃的表达,自古以来就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佳隐喻,作为了一颗水滴的观众,与作为汪洋的世界,从来就是难分彼此的。在三次元的空间里,景观邀请观众进入了作品的内部,用科技手法展示了制作团队有关生命的脆弱以及美丽的独到见地。
实时演算的作品综合了绘画、科技、音乐、建筑以及剧场体验等多种艺术门类。
“未来人”回忆现代人世界
“我曾为何物”是“我是谁”这一哲学思考的新版本。来自伦敦的波兰艺术家Macuga做了1个惊心动魄的假设——假设在未来,人类像恐龙一样消失了,智能无比的机器人主宰了世界,它会收藏什么样的人类艺术呢?普拉达基金会腾空了上海陕西北路上的历史建筑荣宅,请来了完美的“人造人”坐镇这栋宅子。让它的挑剔眼光来甄选,所谓值得留存的、能够代表人类审美的“当代艺术”。
全知全能的人造人,坐在荣宅宅邸的舞厅里,面对宾客投入地自言自语,展示着他的私人艺术收藏和物品。他留着意大利雕塑里的络腮大胡,赤裸着身子,关节处可以看到机械关节,背诵着从人类历史中众多开创性演讲中摘录的独白,声称自己是人类演讲的存储库,这位机器人说话的频率和手臂的活动同步,让演说似乎变得很有说服力。
在虚构的未来宇宙中,机器人占据了这座历史建筑的房间,26件从Prada藏品中精选的艺术作品依次罗列,包括1958年至1993年间数件意大利艺术的代表作品,来自德国零派、意大利抽象主义和一些实验性艺术家们的作品。当下拍卖行里超百万美元的艺术品,同样符合这位人造人老爷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