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迫在眉睫
环保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指出,国六排放标准将分为“国六a”和“国六b”两个阶段,最迟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a”要求;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b”限值要求。“国六a”只是过渡阶段,而“国六b”才是真正的国六排放目标。
如果按此标准,各车企及零部件企业等还有一年多的准备时间。然而,为打好蓝天保卫战,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至少已有15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提前进入“国六”时代,拟执行时间为2019年7月1日。其中,除河南等个别地区提前实施“国六a”标准外,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绝大部分地区则决定一步到位,直接实施“国六b”标准;另外还有非重点区域的部分城市准备积极跟进,形势变得迫在眉睫。
相较于国五而言,国六阶段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限值分别加严了77%和67%,而且新增了粒子数量的限制要求。这比欧洲的排放标准还要严格,和美国水平相当,可以说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
我国推出“国五”排放标准尚不满两年,“国六”标准又将全面铺开。并非国家肆意制造难度,而是全球减排大势所趋。这些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继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但究竟要碧海蓝天还是要眼前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务必顺应大局。
车企“双向承压”
对于汽车市场而言,每次排放升级都有如一次“重新洗牌”,而这次提前实施国六的重点区域,基本上都提前到2019年,并且是直接实施国六b,相比国家的实施时间直接提前了4年。如此大幅度的提前,留给厂家准备的时间,市场的接受和转换时间以及消费者对新车型认知熟悉的时间也大为减少,因此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令寒冬车市雪上加霜。
如今的情况是,国五车型与国六车型的切换已经对汽车厂家的生产(车型的排产)、经销商进货意愿及库存的处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消费者采取持币观望。虽然不少低价清库的“国五”车型能在短期内带来增量,但提前透支必将导致车市后期增长乏力。
如果说“国六”标准的提前实施对车市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对车企而言则是直接且重大的。升级后的国六标准对发动机技术的要求非常严峻,但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仍以国五车辆为主导。车企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压力山大。截至4月25日,共有75家企业1676个车型进行了轻型车国六环保信息公开。公示符合国6b排放标准的新车近260万辆,与国内车市年产销超2800万辆的市场规模相比,数量还不足十分之一。在“国六车型目录”中,目前仍是以合资品牌车型居多,自主品牌处于劣势,大部分企业没有准备好,产品青黄不接,亟须升级转型。
主动迎合变革
国六已进入“倒计时”,车企如何应对?与其被动的受政策影响,不如主动迎合变革,尽快推出符合标准的国六版车型。
首先就是减少发动机的汽缸数,目前已有不少车企逐渐用三缸发动机取代了四缸机,如通用、福特、宝马、本田等,其中通用别克旗下英朗、阅朗、GL6三款车型去年已全部换装1.0T/1.3T Ecotec双喷射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一年市场检验,受到行业及市场的认可,就在前不久,搭载1.3T Ecotec发动机的三款别克小排量车型已推出国六版本。
其次就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改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让发动机产生更高的效率。马自达研究开发的新发动机就用到了这个原理:成为这项技术的先行者。另外,英菲尼迪研制出了新型发动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压缩比可以改变,调节范围在8:1到14:1之间,使该款车成为符合国家最新排放标准的车品之一。
再次,除了在发动机的技术上找突破,也有很多车企在能源方面入手,利用油电混动的方式来降低排放。
随着小排量发动机的增多,各车企需重点考虑小排量发动机如何满足国六标准;随着双积分、限购限行及国六标准提前实施,后续部分地区和城市划定“零排放试验区”成为可能,因此各汽车厂商务必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
为了应付国六,各家车企都使出了看家本领。自主品牌在研发层面,和合资品牌差距较大。国六的提前实施,将倒逼自主车企加快研发速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车企淘汰赛已经打响。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