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金海社区的一项服务最近火到了海外。 这一被称为“一个人的剧场”的公益项目,旨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艺术上门服务。不久前,有外媒专门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一群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小剧团,义务上门为一两个老人表演节目,有人觉得新鲜,也有人觉得成本有些高,关键是短短几十分钟的表演,究竟能给老人们带来些什么? 带着疑问,上周日我来到金海社区,跟着十多位社区志愿者演员走进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家中。
当第一个节目独唱《当你老了》的歌声响起,一切疑惑都烟消云散。我看到老人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上扬的嘴角、眼角的泪光、因为激动而握紧的双手,都在无言中向我们暗示,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看完了整场表演,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说自己很喜欢看演出,但因为身患癌症,只能每天卧床在家,默默地与病痛抗争。虽然这场表演很简单,也没有一个专业演员,但老人表示还是很高兴,而且备受鼓舞,因为大家没有忘记他,他不是一个人。
剧团中的一位演员曾经是表演专业的老师,算是团里最专业的成员。他告诉我,作为一名演员,不论专业与否,只要上了舞台就必须对得起观众。就算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拼尽全力,献上最完美的表演,这就是他们的天职。因为是近距离表演,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老人们眼神中的期待、快乐与感动,这也是所有志愿者坚持义务表演的最大理由。
剧团的组织者告诉我,小剧团一共就几十个人,一年经费2万元,每个月也只能表演一两场,说实话力量很有限。但这一微小的努力,却为如何解决文艺进社区“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思路,它所覆盖的,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得到关爱与抚慰的一群人,可以说是直击痛点、难点。
一群人为一个人表演,看似兴师动众、不计成本,但从老人的笑容中,我却看到了“物超所值”与人间温暖。新时代的上海城市服务的提升,既要有宏大宽广的制度建设,也需要这样微小贴心、可以一沉到底的创新之举。而群众的满意度,则是衡量这些努力是否值得的最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