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吴晓如口中的这位助手已然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也并不陌生:人工智能(AI)。昨天,在浦江畔的世博中心,吴晓如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共建 校企合作育人
“科大讯飞在上海与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开展了合作。例如和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类脑智能研究。”吴晓如说。27日,《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能力标准》正式发布。在吴晓如眼里,人工智能未来是一个高端人才密集型企业。“所以,现在问人工智能企业最缺什么。答案不约而同:人。”这一局面如何缓解?吴晓如指出,AI是一个应用型行业,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学校和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科大讯飞与上海很多高校专业共建,学校教授学科理论,我们则从深度学习、语音和图像智能等实操角度开展培训。”吴晓如说。
谈获奖 坚持技术信仰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当天,科大讯飞也收获了一个好消息,凭借“新一代语音翻译关键技术及系统”,科大讯飞斩获SAIL奖四大奖项中的应用奖。“我们有个信念: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顶天立地’的技术信仰,在翻译领域不断攀峰。”吴晓如自豪地说。仅2018年至今,科大讯飞就问鼎了20项人工智能国际核心赛事冠军,更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创造了两项“中国奇迹”:第一,机器翻译通过了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技术测试,首次达到专业译员水平;第二,机器阅读理解在国际权威的机器阅读理解评测中再次登顶冠军,并首次超越了人类平均水平。
“开幕式‘双马会’近一个小时,讯飞提供了强力支持。”吴晓如说,“两人的英文对话被实时转写,并翻译成中文上屏,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读懂这场对话。”
谈教育 助力因材施教
“目前,科大讯飞致力于在全国中小学校中创建标准的智慧教育环境,让老师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可以做到智慧教育创新,实现因材施教。”吴晓如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讯飞智慧课堂等产品已在上海300多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常态应用,助力各校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人工智能对现行教育的利弊,吴晓如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数据智能,可以对学生进行更立体化的评价。在评价与技术互动更新,形成良性促进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促进教育的长远发展和老师的专业成长。
“2020年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专访快结束时,记者发问。
“无论是面向B端或是个人,都会有更多更大的惊喜,请大家尽情展望和期待吧。”吴晓如卖了个关子。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