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输入滑膜肉瘤的英语名称,0.44秒内可以搜索到32.9万条结果。第一条是一个名叫“帮助滑膜肉瘤”的非盈利公益网站,内容是对这种罕见病症的介绍,网站创立者是一位因滑膜肉瘤去世的37岁女子的父母。第二条则是百科类网站对该病症的介绍。
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网站绝大多数是后缀为org和edu的政府和教育机构,相关专业论文、最新研究成果更是被推到显要位置。搜索结果中也有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但谷歌规定,这些企业和机构必须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及美国药房理事会认证。
根据谷歌研发的自动广告过滤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看到虚假医疗广告的可能性为零。谷歌2015年共屏蔽7.8亿条违规广告,封杀21.4万家广告商,其中包括1250万条违规的医疗和药品广告。
事实上,谷歌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有担当。2009年的惠特克事件让谷歌付出5亿美元的惨重代价,起因就是谷歌对这名假药贩子的虚假广告睁只眼闭只眼。2014年谷歌设立2.5亿美元专项资金,打击非法网络药店。
谷歌当年创立时就将“不作恶”作为企业宗旨之一,但“不作恶”的前提是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监管机制。试想如果当年谷歌被罚的只是5万美元而不是5亿美元,结果或许会全然不同。没有严格的监管,没有高昂的犯罪代价,“不作恶”只可能是一句空话。
驻美记者 徐东海 (本报洛杉矶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