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污染”帽子
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倚靠金沙江两岸而建。5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村中一棵树而得名。在被探明地下蕴藏巨量稀有矿藏资源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汇聚于此,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钒钛磁矿是自然赋予攀枝花最宝贵的礼物,钒与钛都是稀有化工材料,攀枝花所拥有储量极为惊人,前者世界第三、后者世界第一。但这两种稀有金属的提炼工艺极为复杂,而且产生大量污水、废气与残渣,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就排放,对自然与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攀枝花环保局副调研员严健身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前,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不发达,导致金沙江与下游的长江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攀枝花一度被评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上下同心治污
为了守护母亲河,攀枝花开始大力整治违法排污、兴建污水处理厂、建立监控体系,使近年来金沙江的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在攀枝花大渡口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黑臭的污水从城区汇集到此处,每一滴水经过6重工艺10个小时的处理,最终变回清澈见底,经过检测达标后排放到江中。在攀钢冷轧厂,稀有金属加工后产生的有害工业废水被收集起来,经过环保处理后,废水变成可再次利用的工业用水,曾经的污染大户正在向污水减排甚至零排放的目标迈进。而这些只是攀枝花近年来所做努力的很小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在整治污染方面投入的资金高达100亿。
“虽然城市环境大有改观,蓝天白云回来了,金沙江的水质也变好了,但依然不能懈怠。”严健身说,国有大型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与意愿改善环境,但一些小企业偷排污水或者排放不达标污水的情况依旧存在。执法人员经常会根据群众举报,在金沙江边用管道探测器排查污水暗管,发现后一律截断。同时,如果有企业铤而走险违法排污,除了追究责任人刑责外,还将处以罚款停产的严厉处罚。“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向污染宣战的最强音。
对于政府部门治理污染的决心,攀枝花市民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协助。攀枝花每年有3000次信访举报污染问题,市民成了“侦查员”。曾经有一次金沙江江面因为意外事故漂满泡沫塑料,许多市民自发参加清理水域工作,他们都不希望看到环境“开倒车”。
在付出巨大努力后,攀枝花走上了环境改善的快车道。尽管长江的生态建设并非单靠某一座城市的努力就能彻底改善,但攀枝花近年来的转型发展之路已经能够说明,当一座城市上下一心向污染宣战,即便是曾经的“污染之城”,也能重新赢回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