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位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自2014年4月12日开工,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作为国内最大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文物医院全长361米,是一排颇似古代朝房的平房,与故宫整体建筑风格浑然一体。不过,走进里面却真像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宽敞整洁的白色通道,两旁是各个“诊室”,所有文物医生均身着白大褂。文物医院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科技保护区、分析检测区、书画修护区、综合工艺修护区、综合艺术品修护区、金属钟表修护区,书画、木器、漆器、金属、钟表、陶瓷、织绣等文物均可在此修复或复制。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为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配置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
据故宫文物医院内的“医生”介绍,一件文物来到文物医院修复,其过程还真有些像是病人到医院看病。首先是各文物保管部门,列出需要修复或保养的文物清单,到文物医院“挂号”。根据不同文物的损伤情况,文物医院给出修复意见,再分别送入各相应科室,这有点像是分诊。第三步就是开始修复,文物修复完成后,医院还要填写详细的修复记录,就像是一个病人的病历。最后,修好的文物就可以光彩照人地出院了。
故宫院方表示,目前故宫文物医院正研究预约开放细节,并将择期公布。 驻京记者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