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转行当警察
今年是杨靖来到公安局松江分局公共关系科的第五年。9年前,他刚当刑警。更早的时候,他是一家外资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为了找到新的职业目标,就像许多男孩子一样有过警察梦的杨靖,参加了面向社会的招警考试,顺利成为一名刑警。
刑警是最骄傲的警种,杨靖在刑侦支队干得很投入。然而,因为2010年世博会期间顺手帮公共关系科设计了一本公安宣传画册,于是就被挖到了公共关系科,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往往过于严肃的公安宣传工作换一张让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面孔。
最初的转型也并不容易,写作能力薄弱,也没学过摄影,更不了解如何写新闻稿、搞新媒体,杨靖一点点摸索,要平衡新潮设计与大众口味的关系,要把握好法制宣传的尺度,没多久,善于动脑的他成了行家里手。采访中,同事打趣地评价说:“杨靖是个艺术家呢,很细致的,总是反反复复研究。”
宣传品成了抢手货
会议或者活动一结束,资料就成了废纸,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然而,在松江公安分局的各种交通法规宣传、治安宣传等活动中,宣传品却总是抢手货。市民们爱不释手,有的要带回去送给孩子,有的要关注“警民直通车松江”的微信微博,盼着下次能抽奖获得一套宣传品。
抢手的奥秘在哪里?
杨靖随手打开一本《小明日记》,记者看到,书里的主人公不是任何一名警察,而是一群形似用积木拼插出的玩偶,它们在积木搭建的城市中生活工作,有的在商店门前随意停车卸货,有的在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上停车摘花……这些场景被摄入镜头,再注明相应的法律条款,印刷成“照片书”,就像小朋友都爱看的绘本一样,这样的交规宣传材料,谁不爱看?6万本《小明日记》发放到松江的中小学,孩子们纷纷举手找老师领取。上传网络后,也有500万的阅读量。正是因为创造了交通法规宣传的一个“奇迹”,《小明日记》获得了公安部2016年文明交通宣传作品评选活动的三等奖。
灵感不断丰富
大家都说杨靖来到警察公共关系科之后变苗条了,他自嘲说:“动脑子消耗大。”的确,他一心钻进了搞活法宣、提升警察公共关系的问题里。
最近,不少松江居民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套火红的新年福袋。打开袋子,里面跳出四位卡通“门神”,特警飞脚,交警吹哨,女警握拳,男警挥棍,贴在门上,准能吓得小偷闻风逃。还有一套拜年红包和新年书签,祝福市民鸡年“出入平安”,也不忘提醒要“和睦邻里”。可爱又喜庆的警察蜀黍福袋,让松江居民走亲访友都有了格外有面子的特色礼物。
除了这些,杨靖和警察公共关系科的同事们一起出品的宣传品还有很多,每一样都能萌倒大人小孩,比如,可以折叠成卡通消防员、警车、民警的宣传单页,DIY警察大楼、警车、警用直升机、警用舰船的塑料拼插积木,让人一目了然警务工作内容的漫画,迷死人不偿命的警察海报……对于事业的追求,让杨靖为每一件作品都绞尽脑汁,打磨细节。所以,一到岁末,最让他犯愁的事就来了:“我常在想,明年应该设计些什么呢?”
本报记者 孙云 实习生 吴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