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雨果式的良知
冬来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1861年11月25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那封《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掷地有声,代表了人类良知,发出正义的呼声。

  150年以来,这种正义的呐喊似乎被蓬勃的金钱交易所遮蔽。海外文物机构馆藏或私藏了中国文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不讳言来路,不讳言那段令人羞耻的侵略史。法国因馆藏中国文物被盗事件,无限期关闭了枫丹白露王宫的中国馆,是否再对公众开放不得而知。多年以来,法国人曾以那里收藏中国圆明园被掠夺文物为荣;好在现在,那种荣耀感正在消退。

  中国文物回家之路复杂而坎坷,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放大这种反省历史的声音。引导海外公众反思侵略掠夺他国文物的历史,更需要合适的舆论环境,启迪出更多“雨果式”的良知。冬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科创上海
   第A12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10版:社会/新民环球
揭秘国宝如何流失海外百年
雨果式的良知
“小包包”成“传家宝”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雨果式的良知 2017-01-16 2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