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二则有关社会服务“窗口”的故事,同为政府提供的便民服务,而“窗口”的服务功能及态度却迥然不同。
朋友的阿姐是个老三届知青,从浙江某市退休回沪后,因医保关系仍在浙江,故每年得去该市的社保局报销医药费。路途劳顿也就罢了,问题是那个服务“窗口”总有不同程度的“梗阻”:不是发票药品分类不符要求,要她重新来过,就是以未事先告知的新规为由,时限已过而不允报销;好在朋友的阿姐原是单位的会计,年纪虽大,脑子煞清,每次都得据理力争,好一番义正辞严之后才能获得解决。她感慨:曾是第二故乡的社会服务“窗口”,其服务文明的水准与财富文明的程度很不匹配,还停留在朝南坐的“短板”之中。
由此,笔者联想起自己曾去居住地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社区服务窗口补办一张医保卡的往事,那真是笑脸相迎,服务周到,快捷有效。不信?有据为证:去年7月,我的医保卡不慎丢失,需去街道服务“窗口”补办。尽管我不大去这个“窗口”办事,但在我想象中,这肯定是件不小的麻烦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窗口”,办事姑娘真诚的笑容,边应答边着手上电脑查阅资料,不到5分钟,一张新卡免费办出!彻底击碎了我准备好要“麻烦一番”的心理障碍,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现在的政府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好!
二个同样是政府便民服务“窗口”的鲜明对比,尽管异地,但都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丰满和骨感的不同感受,恰恰说明了“补短板”的重要性。时值“年夜岁边”,各类服务、消费窗口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真切希望所有的守“窗”人是清一色的和善和亲民之态才好,因为,你不定也是下一个去“窗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