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老兵回家
章慧敏
  章慧敏

  途经台湾花莲的时候,晚霞正把天际染成一片橘红。一车的人惊叹这美景,纷纷拿出相机对着天空一阵猛拍,而我却把眼光盯住了一位腰背似虾米的老人。他拄着拐杖,几乎弯成90度的身躯靠着这第三条腿在挪步,他在穿马路,马路对面有什么,我看到了“荣民之家”这四个字。

  “荣民”的全称为“荣誉国民”,是一个被现代人几近遗忘的名词,但在台湾,这个名词特指的就是那些饱经沧桑的老兵。我曾问过台湾的亲戚,“荣民之家”是退伍老兵的养老院?的确是的。然而,并不是每位老兵都能进“荣民之家”的,首要条件必须是无儿无女无家庭。眼前的花莲“荣民之家”,至今还住着好几位年近百岁的老兵,年纪最轻的也有80多岁了。我相信那位佝偻着背过马路的老人一定就是其中一员了。

  老兵!每当这个名词浮出脑海,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秉涵。高秉涵就是位老兵,当这位瘦削的老人站在中央电视台领奖时,我至今记得那颁奖词是如此感人:“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倘若以1949年为分界点,国民党带着残兵败将逃亡台湾是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无论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命若蝼蚁的兵士都在自愿与不自愿中来到了陌生的台湾岛,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当年才13岁的高秉涵也是这样稀里糊涂地跟着一支国民党部队来到台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是与野狗抢食垃圾,是露宿火车站整整2个月,是疾病缠身与死神擦肩而过……最难熬的是思乡之痛,他想娘,魂牵梦萦,他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的。可是等到近40年后他终于可以踏上家乡的土地去见娘时,却得知娘等不到见儿子一面就告别人世了。

  在母亲的坟前,高秉涵长跪不起,他此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能尽儿子的孝道。无限悲痛中,他想到故乡是游子生命的源头。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到台湾后如果没有好心人的鼓励和支持,他不可能经过6年的半工半读如愿考取了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又考取了法官,而后成了台湾著名的律师。他觉得应该把一颗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帮助那些在台湾没有亲人的老兵叶落归根。

  承诺是无声无形的,却是一个人心中至高无上的责任。为了这个承诺,高秉涵频繁地往返于海峡两岸。那些把“回家”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老兵,弥留之际如果没有高秉涵一句“大哥放心,我带你回家”,他们是不肯闭上眼睛走的,而护送老兵的骨灰回家并非容易之事,每个骨灰盒都重达十公斤,这对年近八旬的瘦弱高老来说无疑是体力活。然而再重再累他每次都要亲手捧住他们,他说,一路上我要和他们说说话,只有这样我才安心……高秉涵的善举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愿意作为志愿者为高老分挑护送老兵回家的担子,我们旅行团的导游就是“送老兵回家”行动的志愿者之一。当他讲完这个故事时,一车人的眼眶都有点湿,因为感动是会被传递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军界瞭望
   第B04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5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6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7版:新民环球
   第B08版:论坛/新民健康
   第B0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0版:人物/新民环球
她们流光溢彩
“窗口”可否清一色?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送老兵回家
尼亚加拉瀑布
为什么织毛衣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送老兵回家 2017-01-23 2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