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女孩子而言,“嫁人”的“嫁”是一个浪漫而幸福的字,它意味着从此可以和相爱的人厮守终生。
“嫁”字在古代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归”,“回归”的“归”。《诗经》里有首特别美的诗,描绘了女孩子出嫁时的情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春天,桃花照眼明,正是女子出嫁的时节。“之子于归”,“之子”就是这个女孩子,“于归”就是嫁人。“归”这个字颇有深意。何谓“归”?回家才是归。古人认为丈夫家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只有嫁了人,才是真正回了家。出嫁后的女子回门,娘家人特别热情,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为什么?那是把她当成客人看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婚”“姻”二字。这两个字原本都没有“女”字旁。“昏因”的“昏”就是“黄昏”的“昏”。古时候人们在黄昏时迎娶新娘,这源于古老的抢婚风俗——要趁着月黑风高把女人抢走。而“昏因”的“因”,则有依赖凭借的意思。“妇人因夫而成”,“因”的本义就是女子嫁入可以依赖凭借的婆家。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独立地位,嫁人就被看成寻找一生依靠的重要机会,必须好好把握。
对“嫁人”的“嫁”字,学者历来有不同解读。“嫁”,左边女,右边家。有人说,“自家而出谓之嫁”,就是女孩子离开自个儿的家,就是嫁。支持这一说法的人估计都是嫁女儿的。还有人说“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就是说女子只有找到老公嫁到他家去,那才算是有了个家,支持这种说法人大概都是娶媳妇的。
还有一种说法,女性朋友们听了恐怕要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了。“嫁”这个字古音并不读jia,而是跟“沽酒”的“沽”、“购买”的“购”,还有“贾人”的“贾”读音十分接近(“贾”字在表示买卖的意思时,不读jia,而读gu)。如今宁波方言中,“嫁人”就读gu人,还保留着古音。三点水的“沽”有买卖之意,比如“沽名钓誉”“待价而沽”;而“购”和“贾”都是贝字旁,贝代表财货。嫁人的“嫁”字不仅在古音上与这些字相似,意思也相近,有买卖的含义。
买卖婚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婚姻方式,也就是将女人看成货物,娶妻纳妾必须花钱,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解燃眉之急,那么也可以将妻妾转卖他人,再把钱财换回来。到了后来,社会逐渐进步了,明媒正娶的大老婆一般不卖,但卖小妾的依然比比皆是。三国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彰是个英勇的武将,他看中了一匹骏马,想买,可主人舍不得。曹彰便开出条件:“余有美妾可换,唯君所选。”我的漂亮小妾你随便挑。马的主人用手指了一个,曹彰就豪爽地用这个美眉换了马。
在现代人看来,如此行为自然不人道。但古人却认为这才是风流倜傥的名士之举。很多文人骚客像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纷纷写诗对“爱妾换马”的行为咏叹不已,对这份潇洒心生无限向往。
今天的女孩子轻轻哼唱着“明天我要嫁给你啦”,她们或许并不知道这“嫁”字背后曾有的辛酸和无奈。如今的婚姻建立在自由的选择上,就更应珍惜呵护,从此岁月静好,与君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