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他的队友,武磊从很多角度看都不太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员的标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瘦”又“矮”的家伙,从一开始就被委以“场上核心”的重任,破格培养,当然,在取得诸多荣誉的同时,他也承受了太多同龄中国球员无法承受的压力。
周四晚上在长沙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对于国足而言此战韩国不啻背水一战,不出意外武磊还是会被委以重任,但是近来饱受指责的他,能承载起创造奇迹的重担么?
因何打动徐根宝
如果不是他,武磊不会拥有今天的球星光环,甚至无法成为职业球员,这个“他”当然指的是徐根宝。
2003年年中,一个少年由父亲陪伴带着李红兵的推荐信来到崇明岛,李红兵是根宝昔日国家二队的弟子,时任江苏女足梯队主教练。若干年后他本人回忆,当时并没怎么见过武磊踢球,只是应朋友所托推荐他去刚刚创建不久的根宝基地。根宝遂把小武磊交给了他的老搭档,从组建国家二队、上海有线02队一路相随根宝选才的资深教练杨礼敏。
那时基地里最小的“巴西队”以90后球员为主,但武磊站到他们中间,明显还是矮了一头,当时身材最接近他的,一个叫颜俊凌,一个叫柏佳骏,队长则是王佳玉,还有一个外号叫“马拉多纳”的左脚将孙凯。当天下午基地打分队对抗,训练完杨礼敏急匆匆跑去跟根宝说:“真正的‘马拉多纳’来了!”
后来杨指导回忆:“武磊个子太矮了,基地里的小球员都在一起同吃同住了好几年,自然有点欺生,想用身体撞他、铲他,估计能把他吓退,结果一踢起来发现这小子球商太高了,根本就别想碰到他,三带两传地就进球了。”
如果说弟子的推荐信最多能让根宝“卖个面子”,老搭档的慧眼识才最终打动了根宝,他马上带着武磊去了南京足协,“我要把这个孩子带走!”却被告知这个孩子已经有过注册,需要付“押金”,也就是所谓“买断费”了,他们的报价是4万元。根宝悄然出门就近找个银行取钱,转身回来把钱一扔,带着武磊回了上海。
从此,武磊就在崇明岛扎根了……
成长之路多坎坷
2003年上海市足球锦标赛,武磊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然而带队教练章冠兴却没让他上场——虽然几乎从开始就被认定是块“宝”,但如何用好武磊对大多数教练来说是个难题,毕竟,武磊个子小,身体单薄,对抗吃亏。但仅仅几个月后,一个意义深远的机会出现了!
并非奥运适龄年龄段的1990年龄段球员短缺,偏偏亚足联在2004年初创办U14分区锦标赛,时任足协负责人的阎世铎找人才储备完整的根宝商量,由根宝出资出人接办这一赛事。
一个问题随即摆在根宝面前,这么重大的赛事让不让武磊上场锻炼?当时基地教练均表示质疑,毕竟对手太强,而且事关国家荣誉。但根宝毅然决定重用武磊,还把他的形象推上赛事海报,结果武磊一鸣惊人,以6球获得该赛事射手王,捧起冠军奖杯,这是武磊第一次身穿中国队服夺得亚洲级别的赛事冠军。
然而当后来1990国少正式集训组队时,该队武汉籍教练对根宝三番五次推荐的武磊和颜骏凌视而不见;此后国青、国奥主教练,某天津名宿曾来崇明选材,依然看不上武磊;除了宿茂臻执教的国青用过他,就连口头对武磊欣赏有加的布拉泽维奇,在其国奥最终战中,在和亲密助手拜塞克当场争执后坚持把最后的换人名额给了曹赟定,而早已完成热身的武磊无奈坐回替补席,目睹中国国奥再一次功败垂成……
与之相对的,是根宝麾下的上海东亚征战联赛,武磊被委以重任“拔苗助长”,依托“抢逼围、接传转”整体战术体系,他不断刷新纪录:中国职业联赛最年轻入球球员、中甲射手王、中超射手王……
今天武磊的作用在国足不可替代,但要不是徐根宝的大弟子高洪波力排众议起用,恐怕武磊的国字号情缘也会历经坎坷。尽管如此,武磊还是默默承受着,珍惜每一次胸佩五星红旗出战的机会。
那些外号那些年
“武三千”、“中国梅西”、“武球王”……这些“光彩”的外号居然大多数出自恶意讽刺,所幸的是,武磊以他的球商和努力,硬是让那些取笑转变成了荣耀。
所谓“武三千”,源自2012年根宝带着武磊参加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嘉宾之一的某周姓足球记者“当面宣判根宝模式的死刑”,确实正值根宝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根宝激动地指着台下稚气未脱的武磊说:“我造基地用了3000万元,一个武磊就可以收回……”当时中国球员转会纪录不过1000万元左右,根宝这句话引来外界一片嘲讽声,其中同城某俱乐部球迷就起了“武三千”的外号,而现在看,根宝实在是保守了!在此之前的2008年奥运会,武磊受邀陪练阿根廷男足,和梅西、阿圭罗等在一起合了张影,加之之前就有“根宝基地的马拉多纳”之说,“隔壁”球迷们又嘲讽为“武球王”、“中国梅西”……
武磊从小就面对非议,反而磨练意志和心态。根宝也悉心指点,按照不同成长阶段扬长避短。从招入根宝基地伊始,徐根宝并不认为武磊的射术多精良,但他跑位出色,反抢凶狠、高效,非常符合现代足球对一个锋将的要求。正是依靠这样的技战术素养,当“文武峥嵘”升级为“巴西三重奏”时,武磊的接传和奔跑依然从容,这才有了上港球迷流传最广的外号——“核武七”(注:武磊身穿7号球衣)。相反,在国字号,他得不到来自队友足够的传接策应,没有人会像上港队员那样把球传到别人跑不到位而武磊必然会出现的位置,加之急于建功,造就了所谓的“浪射王”。
褒也好贬也罢,再多的外号面前只有一个武磊,连续四届中超本土射手王,2017中超前两轮本土球员射门领先……这些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中国足球需要扎实的基础和翻身的奇迹,根宝用17年打造了今天的武磊,而只要他在困难面前保持足够的自信,奇迹并非不会出现。
特约记者 张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