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投行工作转搞公益
1971年出生的林国荣从小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成为一名华尔街金融精英时,他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
1996年,大学刚毕业的林国荣在美国华尔街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个机会对于一名华裔来说非常难得,当时他认为自己会在这个行业做一辈子。2006年,他以华尔街资深投行家的身份来到上海打拼,6年后就在事业一片大好时,他却突然甩手不干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认为他是“发神经”,但他却有自己的理由。“金融行业压力太大,钱是赚了不少,但却常常失眠,这种感觉并不快乐。”此时林国荣又想起了儿时困扰他的那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辞去工作后,他选择成为一名环保公益人,创立了一家名为“保宝”的社会企业,专门回收旧衣服,宣扬环保理念。与以前每天手头运作千万美金的投行家相比,现在这份工作的“钱途”非常渺茫,为了节约成本,他只能一个人运作公司的大部分业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林国荣说,他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一件衣服往往一穿就是好几年。后来经济条件改善了,但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但现在大众消费习惯却不是这样,许多人买来衣服没穿几次就不要了。
回收旧衣宣扬环保理念
“我最讨厌浪费,生产一件衣服会造成污染,如果买来不物尽其用,那么不仅是浪费,还造成了无谓的污染。”林国荣说,基于这点,他萌生了开设一家专门回收旧衣服公司的想法。
刚开始,他运用自己在沪上外国人群体中的人脉,在一些写字楼里放置了一些旧衣服回收箱,运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捐来的衣服大部分都非常新,有一些甚至连标签都没拆,如果做直接再生处理实在可惜,于是他决定设法让这些衣服送给有需要的人。
通过多方联络,林国荣找到了衣服合适的接收方,云南、西藏、重庆、青海等地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按常规,林国荣只需联系好接收单位,把衣服运过去就行,但他觉得这样不妥。林国荣说,把衣服送给孩子们,不是居高临下的“赐予”,而是与他们“分享”资源。因此,他会向学校要来孩子们的身高等信息,按需为他们挑选合适的衣服,清洗干净后做成一份“礼物”。
为山区孩子们送去礼物
本月初,林国荣和一批中外志愿者来到云南勐海,为孩子们送上一批干净的校服。“这些都是我从国际学校收来的新衣服,有些一次都没穿过就被淘汰了,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从来都没有穿过校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外国志愿者的孩子们开始有些羞涩,但当他们穿上校服后,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看着这些孩子们,我想起的是自己。”林国荣说,他还记得自己在美国不断面试求职的那段时间,换上一件干净体面的衣服,是一天最好的开始。因此他非常明白,这些校服对于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份礼物,更可能为他们带来自信和希望。
从投行家到环保公益人,林国荣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虽然事业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但他非常确定的是,公益慈善让他重新找回了人生的乐趣。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