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专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江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集体亮相第五届上交会
  今天上午,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以“活力张江”为主题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四次组织园区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集体亮相上交会。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上海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创新改革的先导区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为己任,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技术和产品持续涌现。此次,张江示范区共遴选了30家企业参展,并组织了两场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以及长江流域园区企业“智能制造技术与资本对接会”、“国际技术转移大讲堂”和“上海·新加坡生命科学合作交流会”等系列对接交流活动,来自长江流域园区及海外共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中介、投融资机构等参加了各类活动。

  本次参展企业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既包括多次参展的国际首创胶囊内镜机器人、新世纪最受世人瞩目的十大深度科技之一“Fourier X1 外骨骼机器人”以及助力传统中医药走向国际的系列中药标准品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先进装备和技术;囊括了引领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上海晶晨半导体、灿芯半导体、晟矽微电子等国内领先企业,以及上海斗象科技等致力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IT信息服务企业;展示了一批贴近广大消费者、可与观众零距离互动的产品参展,包括复旦大学的可深度学习和远程诊断的“中医智能机器人”、上海心动能的“多离子水技术及产品”、生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纳米口罩”等,较好地诠释了上交会技术让生活更精彩的创新主题。同时,也有致力于打通中国生物医药科研转化,打造“A+W”的柔性、开放共享平台的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充分展现了张江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态势,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安瀚胃镜机器人纯粹“中国智造”

  荣登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榜单”

  在日前刚刚揭晓的“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新闻人物”获奖名单上,来自张江的生物医药企业榜上有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参与临床研究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

  中国的早期胃癌发现率很低,多达90%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现即晚期。可以说中国胃癌高发的很大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接受检查。舒适化内镜的推广普及,使胃镜检查不再可怕,使老百姓愿意接受检查,使中国的胃癌筛查能够顺利开展。安瀚则是舒适化胃镜的开创者。

  安瀚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是完全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医疗器械,经过8年的研发和临床研究,实现了人类“不插管做胃镜”的健康梦想,是中国医学界、也是世界医学界的重大进步。作为纯粹的“中国智造”,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安翰胶囊胃镜是唯一一个能够精准检查人体胃部并且应用于临床的。

  李兆申教授领衔组织并参与了“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项目的全部重大临床。其临床研究结果被美国消化协会(AGA)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在其官方杂志(CGH)封面予以发表,这是中国医学临床研究里程碑式的事件。该研究结果近日又被日本《消化内视镜学会杂志》重点推介,日本国立医院机构函馆医院加藤元嗣教授给予高度评价称:“安翰磁控胶囊内镜与胃镜检查的诊断率相同,从侵袭性来看,磁控胶囊内镜作为胃病筛查方法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随着安瀚磁控胶囊胃镜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能够解决人们胃病和胃癌筛查方面的巨大缺口,大大提升胃病的及时检出和治疗,提升国民胃健康状况,尤其是对胃癌这种恶性疾病的预防效果会更加明显。

  天慈创新方程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横亘在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之间的难题。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却用一道创新方程式——“A+W”成果转化平台,破解了生物医药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难。

  “A+W”成果转化模式,“A”是指天慈国际通过十余年自主创新所积累的42个高端仿制药和4个一类新药进行产业化;“W”代表“We Pharma”,中文释义是大家一起来造药。基于“A+W”创新方程式,天慈致力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聚合平台,促进人才、技术、研发、生产、资本和信息数据集成,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集聚功能,促使科技成果进入快速、良性的转化通道,让全世界更多科学家到上海和企业家“一起造药”,让老百姓用得起高效低价的放心药。

  目前,“A+W”成果转化平台项目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在浦东康桥工业区建设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总占地211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共计20栋厂房,80条GMP生产线。在“A+W”成果转化大平台中,科技创新成果可以长期利益共享,只要项目能够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入驻者可获得最高不超过80%的利润分享。如果产品的年利税达到亿元以上,天慈国际将为其免费进行成果转化。 

  天慈所打造的“A+W”创新方程式,还布局了智能制造系统,最大程度实现药品生产“无人化”,并将建立公司工业以太网和大型终端服务器,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最终质量进行管理,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际认证(美国FDA、欧盟EDQM等)、国内外用户的监督,真正做到无菌生产,生产质量过硬的“放心药”,塑造上海制药的“千足金标准”。

  新世纪最受世人瞩目的十大深度科技之一

  ——中国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Fourier X1

  外骨骼技术是公认的新世纪最受世人瞩目的十大深度科技之一。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公司,产品帮助不能走路的人行走,帮助人们能够携带更重的东西,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银奖,IDG资本等投资。

  Fourier X1是傅利叶智能全新推出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医院康复训练的医用版,一个是代替轮椅助行的个人版。产品是一款双足步行的医疗机器人,基于核心的力反馈技术,是业界真正带有“触觉”的下肢机器人,可根据外部力学环境动态调整步态轨迹,并针对使用者的用力情况提供对应的助力,让偏瘫和截瘫病人通过训练重获行走能力。

  不同于工业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让机器人与患者、环境三方之间都实现交互。Fourier X1突破了力反馈技术,通过19个不同的传感器,11个分布式CPU模块,能够“感知”患者在步行中的变化,“思考”患者的意图并通过电机帮助患者“执行”步行动作。同时,Fourier X1还设计了直观的LED指示灯,可以看到患者的力量变化。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实现行走,Fourier X1还优化和建立了外骨骼步态曲线的数据库,可根据使用者走路习惯、步幅大小、步频快慢等,在步态曲线的各个点处进行调整。有时候患者走动的重心、步态偏差比较大,超出设定范围,机器检测到并会采取设备自动关停、报警等安全方面处理,设备停止之后人不会直接摔倒,而是处于固定暂停状态。

  作为完全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Fourier X1首次为我国康复领域提供了较国外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强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而上海傅利叶由于其具备多方面的突破性技术,引起了国外机器人业界的强烈关注。目前,Fourier X1已经完成了产品开发与迭代,并率先进入了大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争取在经过产品迭代与升级后尽早进入市场。

  安派科用2毫升血寻找“隐藏”的“肿瘤君”

  160项国际专利布局,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肿瘤早检技术平台

  肿瘤风险评估已步入“精准医学”时代,来自于张江的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早期肿瘤检测的“革新者”:抽取2毫升血就可超早期筛查食管癌、肝癌等至少16种癌症,覆盖中国超过80%癌症发病率。“我们的强项是早期肿瘤风险评估,而非确诊或者治疗。”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安派科董事长俞昌博士说。

  医疗行业普遍认为,如果患者在预防和检测中能投入1元,在治疗中则能省下8元左右。成立于2010年的安派科,一直致力于早期肿瘤检测技术,其公司自主研发的CDA检测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据俞昌介绍,安派科采用双微、立体、多层面、多参数的CDA纳米检测技术,一次性检测2ml-5ml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16种肿瘤筛查及定位。其中,对肝癌、肺癌和食管癌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甚至超过在生物医疗行业最发达的美国。 

  目前,安派科已申请160项国际专利,60项已获得授权,其中80%以上是发明专利。通过努力,安派科和全国40个城市的150多家医院和体检中心建立合作,把安派科肿瘤早检技术纳入到常规慢病筛查项目中去。同时,安派科及其战略合作伙伴在全国多省市成功设立了具有全资质的医学检验所,检验内容包括生化和免疫等在内的临床检测项目。

  随着全国临床检测网络的初步建成,安派科成功地完成了检测技术、平台创新、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临床检测、客户服务、医学大数据、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的业务垂直整合。

  打造能听话会动脑的智能芯片

  ——灿芯语音激活系统和视频深度识别系统

  “开灯!”“播放音乐!”“停止!”“下一首!”……墙上的电灯开关、台灯、空气净化器、微波炉、冰箱、空调等传统家电,也能听懂“人话”?IC创新实践平台的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带来的超低功耗智能芯片演示表演,可以在广泛的智能家庭环境下提供真正“能听话、会动脑”的智能芯片。

  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目前是国内本土最大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的最大设计服务企业。“会听话”的语音激活/唤醒系统是基于灿芯YouSiP-Audio音频/语音DSP参考设计平台开发的,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可穿戴、无线音箱、智能家居、监控和汽车电子等现有领域。创新型客户还可以将其应用于声音控制、运动管理、手势识别、室内导航、智能家居和车载娱乐等新兴市场。

  “会动脑”的视频深度识别系统则是基于灿芯YouSiP-Vision的图像处理器(ISP)平台开发的,可根据功耗和性能需求选用中芯国际40纳米或28纳米工艺,让“具有大脑”的互联网摄像头本地实时运算能力成为现实。经过图像传感器的镜头获取图像,系统自动生成3D深度图和点云数据(Point Cloud), 可实现视觉感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目标识别侦测、语义环境认知和AR/VR虚拟现实等神奇的应用。最终,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子设备,不仅能说会道,而且会思考、懂判断!

  斗象科技——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卫兵”

  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互联网安全服务商,上海斗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被业内人士称为对标美国Hackerone安全众测平台的中国版。旗下品牌包括联网安全服务平台“漏洞盒子”、互联网安全新媒体“FreeBuf”、企业级风险监控与感知系统“网藤风险感知”。

  2014年,“斗象”从互联网安全爱好者社区起步,开始专注于“找互联网安全漏洞”,将“白帽子”工程师集聚在“漏洞盒子”企业安全众测平台上,并连接全球顶尖安全专家,为企业提供高效透明的企业级安全服务平台,定制最专业的服务方案。目前,斗象科技以IT资产为核心的安全监控与分析,基于SaaS模式的企业级风险监控与感知系统,为企业建立全新模式下的自动化安全服务,建立集中式安全监控与风险分析系统,提供全方位安全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具创新力的安全服务提供商之一,斗象科技入选全球知名投资风向杂志《红鲱鱼》(Red Herring)2016年度“红鲱鱼全球100强”的榜单和 “上海市信息安全优秀服务案例”;拥有包括支付宝、银联、腾讯、广发银行、平安集团、中国移动、SONY、星巴克等400余家核心客户,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电商、游戏、物联网等诸多领域,成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CNNVD)、上海市网络与安全应急管理事务中心、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与测评中心等机构的技术支持单位与重要合作伙伴。

  晶晨T866芯片——移动家庭影院不再是梦

  足不出户,家庭观影,成为新时尚。但是,屏幕大小有限,价格昂贵,不易移动的传统家庭影院,一直限制着家庭“电影梦”。一款来自张江名叫“坚果G3”的视听解决方案,让用户“一机在手、影院我有”,更能满足租房族和出差人士对家庭影院的需求。

  “坚果G3”内部搭载晶晨半导体T866智能电视芯片,采用台积电28nm HKMG先进工艺,更强性能、更低功耗,与40nm工艺相比,整体性能提升45%,漏电流减少40%,区域密度增加100%;集成4核ARM Cortex-A9 CPU和8核Mali-450图形处理器,整体性能得分超出行业中大部分智能电视50%。特别是,其异常轻巧纤薄的外观,尺寸仅为232mm×57mm,接口丰富,满足电影、游戏、音乐等多种需求;漫反射成像,确保影院级观影体验的同时保护家人的双眼,支持DLP Link 3D显示技术,戴上3D眼镜,家中也能观看3D电影。

  “坚果G3”的创造者是晶晨半导体。这家创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拉拉的全球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领导者,在圣克拉拉,上海、北京、深圳、台北、首尔和法国设有研发中心,支持和销售分支机构。公司拥有高度优化的高清多媒体处理引擎、系统IP和业界领先的CPU和GPU技术,为付费电视运营商、OEM和ODM厂商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并通过各项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成本、性能和功耗优化。

  “用标准来说话”

  诗丹德成为全球中药标准物质的供应商

  作为上海市首批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标准物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中药标准物质研发、生产、中药产品检测分析及健康产品质量标准研究的科技型技术服务企业。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的中药标准物质(也称中药化学对照品)数量达到1600多种,其中100多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收录,经标定合格后分发至全国各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作为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物质使用。

  作为国家发改委“化学药产业及物质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承担单位,诗丹德参与了多个国家及国际中药标准以及标准研究相关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获得过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目前,公司是国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标准物质原料重要的技术和供货商,也是美国药典委员会中药标准物质原料的技术服务供应商,国家中药标准化技术工程中心标准物质研发基地。

  未来,诗丹德将继续以中药标准物质开发研制为基础,关注中药以及中药质量,在进一步扩大标准物质开发研制规模和能力的同时,构建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将公司建设成为国内最大和最专业的中药标准物质及中药成分工艺开发研制基地以及中药化学成分实物库供应平台,为中国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深度学习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

  远程为你“望闻问切”

  机器人不再冷冰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助手和伴侣,甚至还能帮您望闻问切。作为“上海脑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西医临床的大数据库为后台支持,采用“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的创新模式,实时评价用户的健康状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中西医保健监测,并提供药膳、按摩、理疗、食疗等多方面的反馈内容,从饮食、作息等各方面提出综合的健康保健建议。

  和西医相比,中医被认为是定性不定量、多凭医生经验诊断开药,而机器人是需要高度定量的。那么,中医机器人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冯建峰表示,所谓中医机器人,其实是想做“智能医学诊断”,机器人在诊断特定病人时,将不再仅仅依据一位医生的经验,而是很多中医在诊断同类病症时的经验,机器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学习并借鉴这些经验;其次,机器人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到的表型数据,如脉搏、肤色等会更加全面,也更加精确,能克服过去中医医生主观判断的不足,但机器人不会仅仅依靠这些表型数据做出诊断,还会结合其他数据,比如CT、B超等采集到的信息,用大数据的模式,通过智慧诊断软件对病人做出综合分析。

  现代医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客观实体,继承名人名医的技术经验手段,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他同时也提出,中医有诸如“伤寒论”“温病论”等许多不同的流派,受地域因素影响学术理论不尽相同。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因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在治疗疾病时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因此,传统中医诊治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也是中医学科融入智能技术后有待观察的地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题
   第A15版:专题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A3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A35版:好吃周刊
   第A3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张江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集体亮相第五届上交会
新民晚报专题A14张江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集体亮相第五届上交会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