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 心理关
李楠和杜锋虽有雄心壮志,但是首先面对的恐怕就是心理关:国家队主帅受关注度高、外界压力大,作为年轻教练的二人执教履历又难服众,他们能否在巨大压力下保持足够信心?
43岁的李楠退役后在八一队和国家队担任助理教练,缺乏独立带队的经历,这也是他最大的短板——李楠曾经两次短暂的国字号主教练经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成为他不被看好的最大理由:2011年,李楠率领的中国男篮二队出战南京东亚男篮锦标赛,结果在上半场一度领先14分的情况下惨遭日本队逆转;2016年李楠率国奥男篮出征亚洲挑战赛,结果中国队先后负于名不见经传的印度队和伊拉克队。
年仅36岁的杜锋2013年中途成为广东队临时主帅,该赛季在名帅尤纳斯的辅佐下夺得CBA总冠军。不过之后几个赛季,拥有易建联、周鹏等国手的广东队接连倒在半决赛,也令杜锋的执教能力颇受质疑。此外还有种声音认为,杜锋并不善于培养年轻队员,广东队近几年鲜有新人冒尖。
第二关 选拔关
中国男篮同时组建两支国家队,必然会产生一个直接问题:李楠和杜锋如何选拔球员?他们靠什么吸引球员投入自己麾下?
在此前篮协的公开表态中,两支国家集训队将各有15名队员,将以主教练为主体来选拔队员。至于选拔过程,可能会采用有些项目在奥运分组时采用的“蛇形排位法”,如A队教练先选第一名队员,B队教练选择第二、三名队员,A队教练再选择第四、五名队员……依此类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两队实力上的均衡。
根据篮协设想,两支国家队在2017、2018年原则上不交叉、不流动,分别承担大赛任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从选拔球员开始,就是对两位主教练的一次考验。毕竟两年以后国家队要合并,届时只会有一位主教练,两人的竞争实际上从选拔球员之时就开始了。
第三关 成绩关
2017年和2018年这两年,两支国家队主要任务就是训练,然后就是轮流出征一些洲际比赛检验训练效果。而对于李楠和杜锋来说,没有了重大比赛的压力,检验两人执教能力和工作成绩的标准,就是能否让更多的新人冒尖、能否让人看到国家队的新气象。
部队出身的李楠本身就特别注重训练和管理,而且他本身长期在国家队当助理教练,不但对于国手们的特点非常熟悉,而且他本人的人缘和威信也很好,能够压得住球队,不过他的临场指挥能力还要经受考验。至于杜锋,相比之下在比赛经验上更有优势,但在培养新人以及打造球队风格方面,他还需要证明自己。
带着质疑上任,顶着压力前行。只有让国家队面貌一新,才能让质疑的声音消散,接下来就要看李楠、杜锋能否抓住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本报记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