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一份中户型改造设计“刚需”指南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家能越住越大?
一份中户型改造设计“刚需”指南
陈琳
  ◆陈琳

  设计过15万套新房经验的住宅设计师、收纳师逯薇道出了不少同行的心声:“在空间、人与物关系迅速逆转的当下,人们需要唤醒自己对住的认知。家的设计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们对生活样貌的期待。通过理性的规划、再造设计,以及若干收纳技巧,小家完全能越住越大。”

  “又被《生活改造家》刷屏了,”“90后”白领李青原是这类电视设计改造真人秀的粉丝,但是在看多这类节目之后,和众多网友一样,李青原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很多期改造设计都是拿那些奇葩房型来说事,面积逼仄,但因为挑高足够,才有了设计再造的潜力。”很多节目虽然看着改造效果明显,但对普通百姓来说,距离还是太远,不具备参考意义。

  新婚不久的李青原是个典型的上海小白领,和先生东拼西凑在外环内购置了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中户型住宅。离她家“一碗汤”距离的婆婆家,也是差不多面积的中户型。“大部分工薪阶层应该都像我们一样,住在这样半新不旧的中户型房子中吧。”

  李青原的想法并没有错。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至2016年初,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从这一数据来看,100平以下,30、40平以上的中小型住宅才是申城的主流。在2016年出台的《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政府部门也明确了,上海将要优化住房供地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中心城区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一方面,鉴于中小户型更适合于上海市民的家庭结构构成,在未来多年内会继续担当申城住宅的主流房型。另一方面,多年以来水涨船高的房价,让人们想要再买大房型看起来不太现实。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家所要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网购达人希望家里总有空间来满足永无止境的“买买买”欲望;年轻的创业者想把家同时具有工作室的功能;而像李青原这样的普通白领,则会在几年之后面临生育二胎的住房压力;她的婆婆和众多上海爷叔、阿姨们,会想办法为小房子添加各种适老关怀的元素;猫奴、狗奴们也许会绞尽脑汁,在不宽裕的住宅中辟出空间,让自己的爱宠在家里玩乐。

  面对这些真正的“刚需”,设计师们会如何见招拆招?

  “斤斤计较”,设计始于生活之后

  “我见过一模一样两个户型,都是统一的精装修标准小户型,却住出了一个天、一个地。有一家是新亚洲风,一进去就想在他家的沙发上喝一杯茶,而另一个家就无处下脚。”逯薇坦言,虽然有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凭经验为客户解决很多实际空间使用问题,但设计师不能替代自己的客户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成功的家设计,通常是设计师完成一半,客户自己完成一半。“这后面的一半,其实是客户自己对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想法,比如,几十平方米的面积内,要住几口人,各自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家庭角色是什么?彼此平日的互动是怎么样的?还有多少必要的物件?”所以,设计师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根据他的观察和经验,为人们尽可能地合理规划,但真正的设计其实始于生活之后。

  逯薇比较欣赏的中户型改造设计,是巧用空间的缝隙。中户型的空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很多人抱怨空间不够用,其实是没能把这些空间“边角料”用起来。最典型的设计例子是,在90平米的居室内,在沙发与电视机的长方形空间里,隐藏了一组巨大的收纳柜。一家老小6口人70%的公共物品,都有条不紊地放置在收纳柜里。这是设计师和客户经过反复排演和计算所得出的解决方案。“和设计师一起对空间较真非常重要,”她举了另外反面的例子。“现在网购买鞋非常方便,鞋子又不太容易坏,家里的鞋子就越积越多。一个三口之家,玄关的柜子至少要放50双鞋。如果要放50双,你要考虑到可能需要多少块层板,柜子需要多深,还要考虑到功能,可能要放伞、零钱、钥匙。”那家无处下脚的住户,很大的失误在于,选了看起来很美的一两层小鞋柜。没过多久,小鞋柜被无处安放的鞋子“埋”起来,连收拾都变得无从下手。

  “寸土寸金”的厨房也是需要斤斤计较的区域。面积小,物品多,还需要实现高效流水线操作,从布局到橱柜再到收纳,厨房设计再造,不仅对住宅设计师,也对居住其中的人提出了高要求。逯薇的建议是,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上仔细斟酌。比如,抽屉式的橱柜相比隔板式更为便利,除了在处理菜品的黄金区使用外,还可以设置在使用较为高频的区域。而精心挑选使用便利的转角柜,也能让难以利用的转角空间散发活力。逯薇总结说:“我可以有80%的空间作为生活的缝隙,同时你也必须有能力让这些物品回到20%的空间去。”

  其实,这条设计法则对于猫奴和狗奴来说,也同样适用。舍集装饰创意总监梁靖在为一对租住在80平米户型中的小夫妻主导设计时,利用各种隔断和挑高,为爱宠猫咪打造室内“不占地”的活动路线。他在卧室套间的木门底下挖了供猫咪通行的小门。由门洞进入,猫咪们可以到卫生间上厕所,猫厕与马桶齐平,安置在洗手台下预留的空间里。厕所旁边的主卧室是猫咪们的禁区,这里设计了一个移动玻璃门,避免清晨猫咪去打扰主人。在挑高的客厅,设计师和主人联手,特别定制的跳板、包裹了镜面的承重梁可供猫咪迅速爬到最高点此外,住宅里所有储物柜离地三尺,满足猫咪群体爱蹲墙角的癖好,也方便打扫。

  此番斤斤计较之下,主人并没有专门为猫咪辟出大幅度的活动空间。但即便主人不在,这些爱宠也能在家中爬上爬下,毫无顾虑地自在生活。

  十年规划,让家和自己一起成长

  实际上,除了现实斤斤计较之外,为未来可见的生活做规划设计也是势在必行的。萧氏设计创始人萧爱彬就主张对家的设计做一个时间规划。他认为设计再造一个家,不仅要解决“空间有限”的问题,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时间有限”。“主人在成长,家庭结构在改变,”按照萧爱彬的说法,科学技术都在发展,未来1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预设都应该被纳入设计再造的考虑范围。

  在为一对年轻夫妻的中户型住宅进行室内设计时,萧爱彬有意识地为他们预留了一块“可生长”的榻榻米空间。榻榻米区域除了供男女主人看书品茗,软垫下层的空间还可做收纳。榻榻米的一侧的柜子侧边设置了弹出式的伸缩护栏。在小夫妻迎接新生命到来之后,被拦出来的空间立刻摇身一变成为婴儿床,还肩负着孩子玩耍空间的功能。这样的空间一直使用到小朋友8、9岁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止是年轻夫妻的生儿育女,人口结构老龄化是上海面临的又一个挑战。阔合国际设计总监林琮然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身心需求做了一系列研究。和萧爱彬观点一致,林琮然认为,住宅设计必须将未来十年的变化考虑在内。尤其,因为老人需要照顾,未来三代同堂的家庭数量会增多。在空间并不大的中户型住宅中,老人和年轻人甚至第三代的摩擦也会增强。为此,林琮然拿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住宅内设置一种可变化宅内空间——“子间”。

  在打造一户三代同堂的90余平米住宅设计时,林琮然通过6块移门变换出厨房、客厅、子间三者之间的开放关系。这6块移门在住宅里扮演着魔术师一般的角色,与预设的轨道相配合,在一个宽敞的公共空间里,移门可以隔出厨房模式、客厅模式、书房模式,甚至是独立房间模式。客厅正中的书架里暗藏玄机。整个书架拉下来后,书架背面的面板正好形成一个大地台。而在原先放书架的墙面上,几排可翻开的搁板,可以让这个区域再次成为书架。

  这些开放、半开放的空间,将三个空间有机相连,使得家人的活动一目了然。对于年长者而言,无论是在做饭、吃饭、还是喝茶、甚至陪伴下一代,都可以在这个空间发生,儿女绕膝的生活场景,没有比这个更能让长辈安心了。

  除此之外,设计师和客户商量之后,在兼顾其他成员的同时,在细节上做了很多改动。比如,将洗衣机的位置抬高40厘米,解决了老人必须弯腰拿取衣物的困扰,而洗衣机垫高部分则成了储物区,空间一点也不浪费。厨房的底柜被处理成抽拉式座椅,可以让老人在烹饪闲暇稍稍休息一下,合上时与其它底柜保持统一的视觉感。厨房和老人卧室里都设计了多格小药柜,每个小药柜上可以标记药名和日期,血压计等小型家用医疗器械也都可以在此存放。卫生间洗浴区的扶手、安装在墙面上的折叠椅,还有智能感应打开的马桶盖,智能感应的小夜灯,也都对老人居家生活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其实,设计师说的十年规划,和斤斤计较的设计法则一样,都体现在每一处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设计上。解决中户型的“刚需”,让小家越住越大,就是从触手可及的细节改造设计开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A28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A30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小家能越住越大?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A25小家能越住越大? 2017-04-29 2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