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历时三周,在此期间,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波兰、瑞士、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乐团、音乐家、舞蹈家们将奉献39台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演出。其中包括2台开闭幕音乐会、7台新人新作演出、15台经典荟萃演出、10台国际交流演出、5台舞蹈类节目、1项论坛、1项节中节、3项征集活动,4项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以及多项艺术教育展演活动。
昨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上,象征着记录辉煌历史的唱片,被放到一台金色留声机上,随着作曲家吕其明、叶小纲,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的共同开启,那些熟悉的旋律又一次飘荡于人们的耳际,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音乐会是自上海走出去的作曲家叶小纲的《中国故事》作品专场,其中《峨嵋》《悲欣之歌》《星光》《喜马拉雅之光》等多部优秀作品逐一被奏响,题材包罗万千、形式变化多样,风格细腻又不失大气,极具画面感的音乐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艺术家陆在易等出席了开幕式。
仙境“峨嵋” 沁人心脾
音乐会以《峨嵋》开场,如泣如诉的小提琴似旅者的脚步,引领你穿过重重苍翠,在云山雾霭里体会中国山水独有的意境。时而轻灵、时而澎湃的打击乐,就像穿梭于“峨嵋”中那条溪流,轻淌时沁人心脾,湍急时激荡心灵,让人忘却身在何处。
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的精湛技艺和对情感的把控让人叫绝,而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一人掌控的打击乐方阵,涵盖木琴、管钟、牛铃、铙钹、爵士鼓等不下10种中西乐器,让你听见整个大自然。
两位艺术家同乐队间的默契配合,演绎出了叶小纲《峨嵋》中的仙气和禅意。有观众对此曲印象深刻,激动地表示:“感觉灵魂都被激荡!能将中国元素运用得这样炉火纯青,不愧是叶小纲。这样空灵、高雅的音乐,一定能被世界读懂。”
璀璨“敦煌” 让人神往
只有8分钟的《星空》,篇幅虽短却掀起一个小高潮。此曲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作,当初加入了电子乐的《星空》,映衬着繁星点点的星河画面,凿入记忆的瞬间。而昨晚呈现的版本,更为纯净清澈,褪去了眼前的璀璨,抽离了电子乐的部分,闭上眼睛只开放耳朵这一个通道,反而更能感受星空的浩渺。
若没有亲耳听到石倚洁、刘珅唱《喜马拉雅之光》,很难明白什么叫“度身定做”,就像叶小纲说:“没有他俩,这曲没法录。”抒情男高音和男童高音的组合,唱出了喜马拉雅的巍峨、温暖、宽广和神圣。
《敦煌》是叶小纲将敦煌壁画内容付诸于音乐创作的尝试,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承意义,全曲以莫高窟的壁画为主要音乐表现内容,分为《逾城》《九色鹿》《阿修罗》《金光明》《天衣》《伎乐》《帝释》《丝路》八首作品。作为音乐会绝对主角,《敦煌》昨虽只露“尖尖角”地演奏了序曲“乐舞”,但其沙漠戈壁般的恢弘气势、浓墨重彩的曲调排铺、具有画面感的音乐呈现,还是让人得以窥其全貌。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