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父亲尼马尔盖房时就打了这口井。埃兰迪说,这是规矩——在斯里兰卡,盖房先打井。可是,即便有了自家水井,也无法摆脱靠天吃水的命运。
埃兰迪说,旱情严重时,井里的水就会变成棕色,他们不得不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借水或者买水。正常季节,井水大概一周循环一次,但是彻底清理也要一年一回,平时只能靠添加味道很重的氯来对井水进行消毒除菌处理。
所以,能喝上干净、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是埃兰迪自幼以来的梦想。她说,记得自己刚记事的时候,就听父亲常常念起,村子附近要建一个阿塔纳水厂,“有了水厂,各家铺好管道,我们就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了。”
近20年后,埃兰迪的这个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随着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入驻现场,阿塔纳水厂终于正式开工。这一被斯里兰卡人长久期盼的民心项目,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斯两国一系列经济合作而得以启动。如今,通往水厂的600多米道路已经完成翻修和加宽处理,厂区内施工道路用地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埃兰迪家所在的加姆帕哈地区是斯里兰卡西部省人口最为密集的大区。这一地区的很多家庭目前无法稳定地得到清洁用水。因此,人们急切地盼望水厂项目和附属的大坝工程尽快建成。人们相信,“在中国工程人员的帮助下,大家很快就会喝上既没有味道,又无菌的健康水。”
阿塔纳水厂现场项目经理杨威说,阿塔纳水厂是斯里兰卡政府优先支持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令超过60万人受益,项目供水覆盖397平方公里,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单体水厂项目。
随着项目主体工程开工,未来高峰期现场工作人员约有千人,其中斯籍工人将超过800人。这一项目将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埃兰迪就是阿塔纳水厂项目的受益者。今年1月埃兰迪入职担任该项目翻译秘书,如今,她平日在阿塔纳水厂项目部上班,周末攻读大众传媒、哲学和社会学学士学位。看得出,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每月4万卢比(约合1800元人民币)的薪酬让她的生活更加从容。埃兰迪准备用自己赚的钱筹备婚礼。
这个下午,埃兰迪始终在笑。她从邻居家的院子里摘了一捧莲雾,又从自家后院打了一堆芒果和菠萝蜜。她说,她要把这些应季水果拿给中国同事分享。
自从进驻到这座叫卡拉斯纳加拉的小村子,阿塔纳水厂项目部的中国工程人员们就受到格外关注,远近村落的人们都像埃兰迪一样惦记着远道而来、帮助他们解决吃水难问题的友好的中国人。除了水果,逢年过节,他们还会送来各种点心。
项目部的中国工程人员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回报着村民们的关心。项目部办公室出发,走上300来米,就到了项目现场。途中经过一条小河,村民们常在那里洗衣、洗澡。由于河道狭窄,每逢大雨,那里便会淤堵。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工程人员们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为河道清淤,方便村民生活出行。
项目部对环境的爱护和与村民的友好交往,格外符合阿塔纳水厂作为“民心项目”的初衷。杨威说:“好项目就要用心去做,我们为了解决当地民众最基本的吃水问题而来,希望项目完成之后,能够看到他们的笑容更加明亮灿烂。” 新华社记者 杨梅菊 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