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办报岁月
游本凤
  游本凤

  哲人说: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吾半辈子只尽力办一张叫《上海航天报》的企业报,做一个尽职和称职的报人,直至“荣归故里”。但于报纸的深情、报纸的厚爱,当难以割舍。若无愧于“老报人”之称谓,足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值得怀念的办报岁月,时常像一部电影,一幕幕映现于脑海。可以说,我把人生最充沛的精力、最富有的才华,献给了所钟情的报纸。开句玩笑,那时我们每每把报纸从印刷厂驮回来,总是调侃说:“老顾(原我们报纸总编),把侬格儿子拿回来了!”呵呵,报纸何尝不是我的“儿子”呢!正因为数十年来我一直热爱和投入这份工作,敬畏有加,不敢懈怠,几乎把它当作我的第二个“儿子”来对待。 

  1985年,我从一家基层单位调到外滩上海航天局机关参与报纸的创刊。万事开头难。初创时期我们几个编辑没有一个是学新闻专业的,也根本不知道报纸排版和印刷程序。当时请了一位文汇报的老记者来教我们怎样修改文章,怎样做标题,怎样画版样……我们就像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一切都从头学起。记得那时报纸是在嘉定一家乡镇企业印刷厂排版。为了搞报纸,我天不亮就起床,披星戴月,坐一家企业的班车前往印刷厂。在那个简陋的排版车间里,一边听着无休止播放的《采红菱》歌曲,一边不停地校对和改版,忙并快乐着,直到很晚才回家。当报纸第一次印刷出来时,我和同仁欣喜地翻阅各个版面,闻着油墨馨香,看着手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心情异常激动。是的,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从文,如今终于梦想成真。

  随着报纸一期期办下去,我们的报纸也由白色纸变成了新闻纸,由大5号字变成了小5号字,应该说像个报纸的样子了。但排版仍沿用铅字,属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那时搞报纸,最恼人的就是排版和印刷企业不定,先后在劳动报社、浦东上钢三厂、文汇报社、曹杨路造币厂,以及轻工业党校等,报人仿佛就像一个颠沛流离、居所不定的流浪者,到处奔波。那时还有一件最烦人的事就是报纸印刷出来后,必须自己去取。于是,我和同仁骑着自行车,不管烈日酷暑,或是刮风下雨,必须把四千张报纸从浦东或曹杨路等地方驮回来。真的很累!好在那时年轻,有的是干劲,从不计较脏活苦活。

  也许说这些“陈年烂谷子”的老皇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作为一个老报人,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创业”的艰难?而落后的印刷业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起步使用汉字电脑排版。真要感谢全国科技特等大奖获得者王选,是他发明了汉字电脑激光照排系统,一下子革掉了千年活字排版业的“命”,使传统产业跨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当然,上海航天报也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进步,从半月报到十天报,从4开小报到对开大报,从黑白报到彩色报……一路走来,迈着稳健的步伐,使得报纸在行业内名声越来越响,并成为上海航天重要的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肯定和认可,并多次荣获上海市企业报协会(企业报工作委员会)、中国航天新闻协会和中国军工新闻协会等颁发的优秀企业报荣誉称号。另外,本人也累计获得各类荣誉和奖励数十项,并被评为正高职称。受用一辈子。

  十日谈

  企业之声

  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报,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楼市/专版
   第A26版: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28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叶兆言的故事
哲学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供求与溢价
鸟文化
图片新闻
月·远方
身即山川而取之
难忘办报岁月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难忘办报岁月 2017-05-11 2 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