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退伍回到老家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的乔文龙种植马兰头已有近20年时间,在他的带动下,余姚村在2000年时就掀起了马兰头种植的高潮,当时,老乔的马兰头田只有6亩,已经是大户了。几年前,书院镇实行土地流转政策,老乔从村委会流转了80多亩土地,其中大多数都用来种植马兰头。同时,村里马兰头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约1000亩,占了相邻老港、书院两镇马兰头种植总面积的1/2。老乔与几户农户共同成立合作社,联动协作,不仅降低采购农资的成本,也在销售中有了话语权。现在,有商贩来收购马兰头,附近农户几乎都要先等老乔谈好价钱,再一起出售。
综合浦东的实际情况,浦东的家庭农场具有不同于上海其他区县的“浦东特色”——强调适度规模、精耕细作的“小而精”,这一点在2014年9月25日诞生的0001号家庭农场乔氏父子俩这里有典型体现。
老乔说,马兰头的最佳上市期是农历正月十五至阳历5月1日,这期间,马兰头壮实叶厚、味道鲜美。来这里收购的小贩也说,乔家的马兰头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不仅口味鲜美,而且保鲜度好。有一次,一袋马兰头忘在家里,一二天后才想起来,小贩估摸着这一袋肯定发黄变质了,想不到拿出来一看,依然颜色碧绿。老乔解释说:“这要得益于我合理地使用了氨基酸与复合肥这些有机肥料。”同时,老乔还舍得投入,在今年大寒潮中,他对大棚进行多层薄膜保暖,每个大棚都装了“智能喷淋”装置,确保马兰头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每茬还要翻耕土地。“农二代”80后小乔回乡创业后,和父亲一起采购大量机械设备,让农业种植实现了半机械化,年产马兰头25万吨,年收入20万元。
书院镇有一道名菜:马兰头干烧肉,风味不亚于知名度更高的梅干菜烧肉,当地的农家乐都有这道菜。5月后,马兰头就不好吃了,但是,有了马兰头干,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美味了。乔氏父子俩也打算要建一条深加工马兰头干的流水线,让马兰头的香味飘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