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菜”每周送到家
家住普陀区澳门路660弄,今年已90岁高龄的孤老王志英,前些天,收到了一篮子由专业配送公司送上门的“爱心菜”。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每周王阿婆都能收到这样一份价值50元的荤素搭配的新鲜菜品,每月菜品轮换,逢节日数量还会相应增加。长寿社区内,将有20户家庭享受到这一帮困项目,他们都是行动不便买菜困难的独居老人或重残无业家庭。
“爱心菜”帮困项目一年投入预计在6万元左右,出资认购该项目的是社区企业纬陆百货商场有限公司。去年年底,纬陆的老板彭存敬找到街道社保部门,想拿出10多万元帮助社区困难户,但彭老板提了个要求——这份爱心必须献得“明明白白”。街道拿出的这份“慈善菜谱”让他眼前一亮,立即在“爱心菜”、新春大扫除和助浴3个项目旁打上了钩。
新春大扫除,是要在当下保姆紧缺的情况下,委托家政公司为社区内20户孤老家庭进行一次大扫除。而助浴项目是针对居住在二级旧里、家中无洗浴条件的350户家庭(约600人),提供春节前的两次助浴,澡票都已经发下去了。
“慈善菜谱”还会扩充
“爱心菜”项目由纬陆公司购买服务,委托配送公司具体操作。和以往捐款企业“只管捐不管花”的模式相比,虽然程序有点复杂,但彭存敬觉得,能切切实实看到钱的去向,再麻烦也值得。“慈善工作市民巡查组”也会协助他监管善款去向——每月将以电话或上门抽查方式,对菜的质量、品种、送菜时间等情况进行检查。
“慈善菜谱”的7个项目中还有“电影票”项目,即为社区内的老劳模、三八红旗手中的困难家庭送文化,看一场电影;为二级以下旧里的孤老送灭火器;为社区内不方便出门就医的困难人员送一次家庭医生上门问诊等,每一项都细致、有针对性。“我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对受助老百姓来说,光给钱是不够的,他们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需求,比如买菜、洗澡、就医。”巡查组组长王星兰说,组员们准备了民意调查表让受助人和困难居民填写,再将结果汇总。今后,这份“慈善菜谱”还会根据居民的需求不断扩充完善。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