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六、七层,楼里没电梯,不算高,也不算低,老人蜗居在家不敢外出,难胜攀高之苦,最大的希望是“给老小区装一部电梯”。随着上海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让老年人能够自如上下楼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
据上海老年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对1053位老人的问卷调查中,愿意安装电梯的老年人达89.3%。全市需求量约20万台,涉及的居民约180万人。180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位老人说,加装电梯,他愿意掏1万元钱!可是,这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因受制于规划审批、前期资金投入、运行养护等因素,在上海,老公房实施电梯加装改造的进展不大。
那么,是否像有人所说,此事虽有需求,但难有可操作性?
看来,此论过于悲观了。为上海的多层老旧住宅安装电梯的确有许多困难,破解这道难题,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按照目前的工程技术条件,在老楼房上安装电梯已经不难。如果需要,可以根据每栋房子的结构情况,因地制宜,或加层,或加宽,或加高,选择经济、实惠的电梯安装方式,结合旧房改造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是可以办到的。长宁区茅台路691弄威宁小区1号楼底层最近安装了一部不起眼的电梯,每天上上下下七层住宅楼,解决了总共28户住户的上下楼问题,虽费力却讨好,就是一个证明。
老公房安装电梯难,涉及面广,非一个单位所能解决。此外,难还难在必须得到全体业主支持,“人心比钱更难凑齐”。解决个别居民“卡壳”的关键,还是要由政府出面,实施主导改造,协调居民的不同要求,然后各司其职,解决规划、消防、环评等等一系列住房改建工作的问题。关于电梯建设的费用,加装电梯后的运行费用承担,以及日常维修养护等,也应由全体业主形成方案、达成共识。
外地已有成功经验。江苏省南京市台城花园小区16幢建于1998年,5层,每层只有一户人家,申请自己装电梯的是三四五楼。预算经费约45万,经协商解决问题。今年6月13日起施工。这是在南京老旧小区里,居民自己申请、自费建设、经各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居民楼外挂式电梯第一例。广东丽江花园丽字楼的改造方案是:一楼是大堂,二楼业主不承担任何费用;三楼以上业主按楼层的高低和每户面积的大小,按一定比例负担安装费用和日后的运行费用,楼层越低,出资越少。愿意加装电梯的住户凭IC卡坐电梯,不愿意的仍走楼梯。这些办法虽不一定照搬,也可供参考。
有识之士还提出,在老小区楼房安装家用电梯,不仅是“老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也可能衍生出一个“新型业态”。安装20万台电梯,既能满足180万市民的需要,又能促进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如此双赢,不知有哪家企业敢先吃这只螃蟹?
让老年人自如上下楼,上海如能取得进展,则百姓幸甚!老年人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