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开还是不开?
邵宁
  邵宁

  每天早晨,不少有车族会小小地纠结一下:车,开还是不开?

  在7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报道,眼睛一亮。拥有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只有44.34万辆私家车。而香港普通人约一年的收入就能买一辆轿车。不限购、不限行,香港的汽车消费却不温不火,这是为什么?记者调查揭开谜底:高昂的购车税、通行费、停车费使得私家车受冷落,而发达、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使得香港市民大多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在公车方面,香港政府有16万公务员,6265辆政府车辆,其中仅1336辆轿车,政府车辆占总机动车不到1%。

  曾几何时,我们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发达,就看私家车是否普及;踩着自行车的我们,向“车轮上的国家”投以艳羡的目光。而今,私家车也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许多普通人圆了轿车梦。然而,随着私车的普及,人们也感到,“车轮上的生活”带来的并不全都是快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废旧车处理难……在上海,最突出的还是停车难,有车族出门前的纠结大多在于此。无论是办公楼还是住宅小区,缺口巨大,且几乎无良策可解。有人无奈地说:“无法像蜗牛一样把车背在肩上!”

  香港人对于私家车的态度,给人一种新的启示:不买车,生活质量也可以很高;不开车,体现了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其他城市,“无车日”也愈来愈受到有车族的响应。从无车到有车,再到无车,并非从起点又回到起点,而是一种哲学上的螺旋形上升。

  在今天的上海,500多公里的地铁网让出行愈来愈便捷,“最后一公里”也在努力解决之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上海人也会有一种新理念:买得起车不买车,买了车不开车,才是有腔调的。

  没有轿车而有腔调,还有一例。最近,我在社区采访,听老百姓说:公车改革以后,街道主任到阿拉小区来,是骑自行车来的,感觉跟我们的距离近多了。确实,现在坐地铁和公交车上班、骑车下社区的干部不在少数。这也是公车改革后除“经济账”之外的另一大收获。

  对公务员来说,坐不坐车,还不仅仅是一个环保的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3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20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养犬管理执法为何知易行难
车,开还是不开?
包容的大学应当有丰富的“爬树课”
媒体视点
过把瘾
干部选拔考微博可不可以?
“青歌赛”停办有感
新民晚报评论A04车,开还是不开? 2012-07-25 2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