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在全国及海外华人圈的知名度几乎是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我向人家介绍自己名字时,都是直接借光新民晚报的知名度——“新民晚报的‘新民’”,大家一听,就清爽得勿得了。因为我们都叫“新民”!
“文革”期间被迫停刊的新民晚报1982年复刊了,“新民”与新民晚报又重逢了!人到中年的我,萌发了要为新民晚报写稿的念头。当时,夜光杯有生活小窍门豆腐干小文章,我写了夏天使用蚊香的经验,并用描图纸画了图。稿件结果吃了闭门羹!这也是我人生首次向报社投稿,新民晚报“新民”写的愿望被泼了一头凉水。尽管如此,爬格子的兴趣依然不减。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想不到,埋在心中的新民晚报“新民”写的愿望却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老翁的新民微博“新民”织,始自2010年初从东方网移师新民晚报旗下的新民e网博客以及新民网改版后的上海滩微博,名副其实成为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热心报料人、业余摄影爱好者,新民晚报新民网活动踊跃参加者,当然也是上海滩微博小有名气的钢杆资深粉丝之一。那以后,老翁出门,即使散步或上超市购物口袋中的手机、相机都是必备之物,有时还得加一把卷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个个报料,一篇篇微博、晒出一幅幅照片,参加上海滩组织的一个个活动,老翁收获颇丰。
将近3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被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采用的报料约40篇,其中不乏对全市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报料。某重大报料坚持不懈跟踪数年,拍摄百余张照片,多次报料,终于引起重视,在新民晚报上被连续多次作专题报道。我坚持不懈地一次次拍照取证、报料,在晚报记者共同努力下,终于彻底解决了被有关部门拖延了多年、甚至十多年的多桩老大难问题,相关社区老居民无不称好。虽然“新民”的名字没有见报,但老翁一介草民的报料能平均一月一篇频频见报,也十分满足了!现在你只要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新民晚报或新民网+老翁昵称,瞬间就会显示相当数量的网页。
2010年初夏,在为晚报报料的初期,为拍照取证,损坏过3000多元的数码相机,我立即在网上花250元购了台同型号的二手相机,它为此后众多成功报料立下汗马功劳!
与新民晚报的众多通信员、上海市民巡访团成员相比,老翁这个“编外”还是毫不逊色的。
作为在试运转阶段就加入新民网上海滩微博的少数几位资深“脖友”之一,365天,大家几乎天天会到上海滩报到,相互呼应,成为新民网最活跃的一群中老年“脖友”,我们“编织围脖”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小年轻。一次次成功报料,一次次活动获奖,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的诸位记者、新民网“上海滩小秘书”们,已成了我们的“老熟人”。就连今年9月22日新婚的“左大胆”记者,我们还提前在8月28日派出代表到报社向她表示一帮中老年“脖友”的衷心祝贺呢!
说实在话,今后阿拉的晚年生活已离不开新民晚报,离不开新民网上海滩“围脖”!我们会继续成为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继续在新民网辛勤“编织”好自己的新“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