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电影的图书馆,能享受咖啡和聊天的书店,像家一样舒适的书吧……它们往往偏居一隅,别具一格,又有情调。近两年在沪上新生的个性书屋,与其称它们是书店,不如说它们是给人温馨阅读环境的“文化驿站”。在传统书店难以为继的今天,这些个性书店,尝试着拓展书店的概念,引入更多文化创意内容,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位于静安别墅内的2666图书馆,窝在石库门弄堂里,上千册图书静静地立在并不大的三面墙上。这是由5位70后80后于2011年创办的图书馆,书以借为主,也有零售。每周一次的观影会和读书会让这里聚集了不少爱书的文艺青年。正如店名2666来源于店主钟爱的一本书名那样,这里想要打造一个围绕书的精神家园。
而躲在湖南路旧民居楼里的1984bookstore(书店)则以老式电视机、打印机、台灯、热水壶、煤油灯等营造着老上海风情。老板之一的许多说这种布置是他个人的喜好,希望顾客不是买了书就走,而是能享受这样的一个空间。这里也会不定期放映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及举办书友聚会。盈利则主要来源于出售咖啡饮料以及创意产品,卖书的收入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南昌路上的陋室设计书吧则是一个布置得像家一样的地方,舒适的沙发、古董般的家具,也可以来一杯咖啡或一客点心。书大多是英文原版的设计类书籍,只看不卖。学室内设计的店主陈丽丽更希望把这个书吧看作是一个展示厅,展示家具家居、分享书籍的芬芳,吸引那些有独立思考的人来到这里,倡导一种新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