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心中旗帜
回想起刚接到电视剧《焦裕禄》剧本那一刻,导演李文岐至今仍激动不已。他说,他父亲生前非常崇拜焦裕禄,焦裕禄是老人心中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就冲着焦裕禄这三个字,他接下此剧。剧组用焦裕禄精神,去拍一个平凡、平常、平和的焦裕禄,为此,大家付出了巨大努力。
演员王洛勇说,当剧组打电话要他扮演焦裕禄时,他有些疑惑:“演焦裕禄,我行吗?”他虽然知道焦裕禄这个人物,但还是挺陌生的,毕竟这么多年他一直在美国,学莎士比亚、箫伯纳,听爵士乐,在百老汇演出。然而看了剧本,他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个踏实、诚实、真实的焦裕禄,不拿腔拿调,不说套话、行话。他父亲从美国回来过生日,听说他要扮演焦裕禄,说这是献给他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原来,老人当年在洛阳见过焦裕禄多次,他说焦裕禄是特别平和、非常平常的一个人。
跨越时空价值
出席研讨会的编剧李云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出了许多先进、英模,但焦裕禄穿透历史的烟尘走到了今天。这么多年来很多地方一直都在拍焦裕禄、演焦裕禄,就说明这个人物在今天依然让人感动,他是共产党员的代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务长曾峻说,《焦裕禄》之所以能产生跨越时空的价值,是因为这一人民公仆的形象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让我们想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社会学家邓伟志说,电视剧《焦裕禄》给观众送来了一份生动、感人的教材,也是最好的“防腐剂”。看了《焦裕禄》,可以理直气壮回答:焦裕禄精神没有过时。桃浦镇紫藤苑党总支书记杨兆顺说,许多居委会干部和阿姨看了此剧都感动得哭了。
突破英模题材
评论家郦国义说,《焦裕禄》在现实英模题材中有突破,是新起点和新标杆,它塑造了焦裕禄这样的民族脊梁,说出很多老百姓想说的话。华师大教授王晓玉称赞这是一部真正大气的作品,在创作上有标杆作用。
评论家毛时安指出,此剧没有过于喧嚣、过于冲击感官,整个画面、语言非常朴素。但朴素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感动。剧本朴素,人物对话、语言朴素,王洛勇、颜丙燕等演员包括演孩子、大娘的群众演员,表演都非常朴素,朴素像春雨滋润着我们心田。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感动,具有持续、恒久、不可动摇的力量。
上海大学聂伟教授说,从《白求恩》到《焦裕禄》,上海的文艺工作者都能够寻找并凝练出我们上海主流电视剧的叙事创新。电视剧容量更大,可以展现更多英雄的前世今生,如焦裕禄从煤窑苦工到除霸英雄再到农业战线的专家,许多故事都鲜为人知,表现了英雄的成长史。上海大学石川教授说,虽然我们对焦裕禄并不陌生,但电视剧仍然更新了我们对英雄的记忆。没想到,他居然还上过哈工大,干过技术工作,有知识分子的情怀,形象远比我们记忆中的农村干部焦裕禄更丰富、更鲜活。此剧不仅仅有生活细节、生活质感,像“智斗黄老三”这样的戏有传奇性更有可看性,因而赢得了观众。
首席记者 俞亮鑫
实习生 张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