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九四二》一点疑虑
张晓然
  张晓然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觉得很压抑。细想,是影片里描述的1942年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那场饿死300万人的灾难,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赈灾无力,是残酷的日军对灾民的杀戮,让我感到压抑吗?当然是,但又不尽然。说句对冯小刚不满意的话:你让我看完电影,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无奈、无助、无情,没有希望,这才是我感到最大的压抑之处。

  《一九四二》里,主人公“老东家”的小女儿逃荒时抱着一只黑猫,这是她对生命的最后一点依偎,可被爹杀了炖汤,她也竟然狠狠说:“我也要喝汤!”儿媳死了,婆婆冷漠地把她衣服扒开,说乘尸体还热,让小孙子再吃口奶。长工栓柱抢到美国记者的半包饼干,花枝为了吃两块,就答应与他睡。导演强调这些镜头,让人绝望。尽管花枝被买走时,脱下囫囵些的棉裤与栓柱换他的烂裤子;栓柱从日军手中把继女的核桃风车抢下,宁死刀下;“老东家”最后领了个孤女相依为命这些温暖的细节,但依然未能将希望之火点燃起来。主要演员张国立之后对媒体说:“灾难面前没精英。”

  的确,在残酷的灾难面前,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尊严,人性。这是生活的真实。但我们回顾历史,创作文艺作品,要传递给观众什么信号?是压抑的沉重,还是前行的力量?同时段上映的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也遭遇了置人于绝地的灾难,但他与茫茫大海抗争、与暴风雨抗争、与孤独抗争、与时刻危及到他肉体的老虎抗争,从未失去对生的渴望。就在最危急的时候,他也没击毙老虎,而是与之为伴,共渡艰难。观众为何爱“少年派”?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能从中汲取力量、希望和美好!再看吴宇森监制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后,以所谓“文明生活”为诱,逼迫岛上的赛德克族人为奴。在断绝所有生路后,赛德克人用“假意屈服”换取时间,最后起义,直至全部战死在原始森林。他们的头领说:“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虽是悲剧,却给人以震撼与力量。

  用一句老话结尾: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电影,是要有点力量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1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车展报道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0版:特别报道
   第B21版:特别报道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网络反腐只有依法才有力量
《一九四二》一点疑虑
媒体视点
“不念稿子,讲实在话”方显务实作风
“酒楼”
医院“祝贺条幅”伤害患者感情
老油条与老百姓
新民晚报评论A04《一九四二》一点疑虑 2012-12-05 2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