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是国内市场几乎有史以来最低的阶段,即使与香港等成熟市场相比也有很大的合理性,特别是表现在银行、地产等大蓝筹品种上。通过分析美国市场近120年以来的表现,发现每十年测算一次,其上市公司年利润复合增长率均大体稳定在8%—9%的水平,盈利的长期增长推动了市场的长期繁荣;但每隔若干年,均会出现整体市场低估的情形(PE低于10倍),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时总有非常不利的宏观局面,如经济短期崩溃、恶性通胀等等,但在这个阶段买入股票并持有到下个阶段的高点,年化收益率将大幅度高于市场的长期平均回报率。
股价持续低迷,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或许是机遇。从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层这些“产业资本”主体的行为来看,近期增持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也反映了产业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价值的认同。汪建表示,随着这一轮经济调整实现软着陆,上市公司的去库存化面临尾声,新一轮的经济启动有望从明年展开,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出现拐点。从一至两年的期间分析,A股市场将逐步探底并企稳,在盈利改善的预期下出现一个轮次以上的反弹行情。行情具备一定的经济周期与估值基础,但高度仍要视经济复苏的力度和市场利率的中期趋势而论。
目前流动性政策逐步趋于宽松,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支持力度也在空前加强,这些都是有利因素。然而,从2007年股市见顶回落至今,投资者大面积的持续亏损以及实体经济的低迷徘徊导致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恢复仍需时日。不过,汪建预计,股票市场会提前于实体经济出现中期底部,未来市场的上扬将会有效地激发投资者信心。受益于结构调整、拥有较好盈利模式的行业则迎来新的机遇,例如环保、消费、医药、信息技术、新型服务业等。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