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纪委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收受“红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驾校直接向学员收取额外费用,由业务员交给考官,业务员专门负责“沟通”驾校和车管所的关系;二是教练直接向学员收取,转交给考官,教练或者考完试将钱放在考官的车内,或者一起吃饭时交给考官。
“只要是监考,就有钱拿。考一个学员几百元,一天能考十几个、二十个学员,算下来,一天就有几千元的灰色收入进账。”该办案人员说,“考官为争取多上考场,争相向梁志雄‘进贡’。”
学员——教练或业务员——考官——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串起了一条驾考系统的腐败食物链。
据湛江市纪委调查,考官和教练之间也形成一种默契。“比如考倒桩,教练进入考场,拿着步话机指挥学员,什么时候打方向盘、什么时候踩刹车,几句指令就可以让学员顺利过关。这其中,教练是否被允许在场边甚至是跟车指导,就看与教官平常的‘沟通’情况了。”
“考试名额”成紧俏商品
目前,由于考证需求暴涨,车管所软硬件设施不足,广东全省各地的考试名额都十分紧缺,如广州市一直有二三十万名学员在排队等候考试。有的学员等候一年都安排不上。
湛江车管所目前将95%以上的考试名额分配给17所驾校,其余5%的考试名额留给转业军人等特殊群体。如何向车管所争取更多的名额,成为所有驾校的“命根子”。这是驾校疏通车管所、教练巴结考官的原动力。而争取驾校尽早安排考试、争取考官“通融放行”,成为学员向教练和考官“进贡”的原动力。
湛江市交通运输局副调研员肖仲桃坦言,教练本应围着训练场转,把心思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但却演变成为“围着考场转”的奇怪现象。
“潜规则”成“行业规范”
湛江市纪委调查发现,收受“红包”都有明码标价:桩考科目100元,九选三科目小车200元、大车300元,路考科目300元。“潜规则”竟然成为“行业规范”!学员、教练和考官,均陷入了一种违规违纪“集体无意识”的怪圈当中,发人深思。
纪委办案人员发现,考官大多都有一种心态——“全国都在收,大家都一样,为什么单单查我?”即使是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也表示“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专家建议:推行驾考分离、自主预约,打破行业性垄断。比如学员可不经过驾校直接在互联网上交费、报名,申请人按报名顺序先后自动进行排序,确定考试时间后,可在网上直接打印考试通知书,说明预约考试所需提交的手续、程序、收费标准及依据、咨询电话、业务流程,以此斩断驾校与考官间的利益链。 新华社记者 扶庆
(据新华社广州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