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品升级定价监管要担起责任
赵志疆
  赵志疆

  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并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政策。同时,要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雾霾天气不断,“中国成品油硫含量普遍为欧洲的15倍”使石油巨头饱受质疑。提高成品油标准已无争议,问题是,由此增加的成本究竟如何消化?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油品升级后大约70%成本需消费者埋单。不过,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相比起消费者,石油巨头是污染物的制造者,似乎也符合“污染者”的定义。石油企业升级国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大约在500亿—600亿元,不过,仅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就超过1200亿元。巨额利润之下,石油巨头有能力和义务通过完善管理、内部挖潜来降低相应的升级成本,从而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这实际上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原则,意味着对承担社会责任的石油巨头进行补偿,建议启用“特别收益金”来实施。“特别收益金”除补贴弱势群体和公益行业外,还有一种用途——返还石油企业,用作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尚未全部到位的成本。以“特别收益金”对石油企业产品升级进行“合理补偿成本”,不仅符合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而且能避免单纯涨价引发民众怨言。

  但最为关键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油品升级的成本核算以及涨价行为,要有切实的监管,并将这一过程和公众沟通。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实际上,在历次油价上涨中,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透明,公众近乎本能地对每一次油价上涨持有疑问。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透明,也使其屡屡成为公众的假想敌。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以强有力的监管,替公众对油品升级定价担起责任。要不然,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即便公众想行使监督权,又如何能算得清这笔账呢?再说,利在千秋的油品升级和定价,理应摆脱再遭质疑的窘境。只有在监督下实现的“优质优价”,公众才能欣然接受。

  一个合理的成品油价位,不仅应使公众看到合理的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责任分担,还必须有监管部门的强有力监管,通过科学的定价机制取得公众的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说,油品升级需要涨价,但绝不应该简单地一涨了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2013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春节群文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油品升级定价监管要担起责任
谁陪孙杨道歉?
越是难办越要办好春晚
再谈黄灯“旧规”
漫条思理
法律原则要切实“落地”生根
新民晚报评论A03油品升级定价监管要担起责任 2013-02-08 2 2013年02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