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曹安市场一隅。22岁的范贝贝在羊肉摊位忙碌地招呼顾客。小伙子是山东苍山人,卖的是崇明白山羊。他要一直忙到除夕。说话间,又有顾客上前,我转而找到了贝贝的“老板”金花。
1991年,曹安市场创办之初,金花随丈夫开着三轮摩托拉了一车朝天椒到市场,路上开了两天两夜,但是一车货能赚一两千元。
后来丈夫回老家承包长途车,金花独自一人就在曹安打拼。如今,她依然把家乡的辣椒运往曹安,还在崇明新河镇群英村组建了萍喆果树合作社,除了把崇明的花菜、菠菜、卷心菜、大白菜运出来,还把去年饲养成功的崇明白山羊拿到市场销售。临近春节,最多时一天就要卖掉三四十只羊。2004年,金花生意做大了,搞配送了。她已习惯了春节不回去,她说自己已经融入了上海。
一百元的故事
周长秋刚到曹安市场摆摊时,身上还背着女儿,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孩子,那时的艰辛无法述说。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她也成了江苏邳县长乐养殖合作社的领头人。
三年没回去,她在忙什么?2012年小周通过曹安市场这个平台卖掉了家乡的10多万只芦花鸡,还有数以万计的红头鸭、鸡、鹅、鸽。她还先后两批为家乡推销出去46万只鸡。县政府奖励她的合作社86万元。小周把这钱捐出去了,为村里筑了一条出行的水泥路。
“小周是在市场里真正学会了怎么做生意的。”曹安市场总经理康祖建为我讲了一件事。一天,有位老太太到小周的摊位上买马敦鸡,付钱时说,100元已经给了。小周却说没拿到。一时之间说不清楚了。这时,小周安慰老太太:你不要急,我把鸡送给你也不要紧。第二天,老太太由女儿陪着过来感谢小周。原来回家后老太太从衣服口袋里找到了那张100元。
我问:上海市民好不好?小周有点腼腆但回答干脆:好!有时人家生气,我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这样就和顾客的关系处理好了。
曹安市场要搬迁了,金花和小周都很留恋,但是,上海市民需要她们,她们也坚信一定会找到新的落脚点,继续卖菜也是她们生活的需要。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