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拼爹”积重难返,连累了孩子受教育权。本来积分入学模式是个相对公平的先进理念,但倘若操作过程中被某些欠缺周到考虑的细节所拖累,再好的政策也会大打折扣。
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按积分多少决定随迁子女就读公立学校的入学权,倒也不失为相对公平的选择。但这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积分评定要具有科学合理性。以父母学历和职称的高低作为积分入学的两项主要目标,这样的评定指标显然难说合理:
其一,父母学历和职称高低并不能左右孩子的受教育权,把孩子就读公立学校的决定权交由父母学历和职称,有违教育公平。而且也不能以父母的学历、职称来决定孩子是否当地需要的人,因而才满足其教育需求。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其二,教育最能改变人。若真要追究起来,父母学历、职称高的人,其获得的社会资源一般都会高出那些学历、职称低的,因而他们更有机会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入读公立学校需求更强烈的恐怕还是那些父母学历、职称低的随迁子女。
眼下,破解随迁子女的教育难题,对每个城市都是考验。增加教育投入,扩大公立学校规模,剥夺附加在户籍上面的不公平社会福利,这些无疑是根本所在。广州日报(子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