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莫斯科的旅行者不少,但有不少行者会忽略这座城市的三个“M”。在我看来,它们是撑起莫斯科的“半壁江山”,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先说第一个“M”:奶制品,它绝对是莫斯科人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当然,我们这些旅游者也跟着沾光了。宾馆里每天的早餐,其它食物可以相当单调,可长条桌上放的各类奶制品近乎完美。什么牛奶、酸奶、奶酪、奶油、奶渣、酸奶油,应有尽有。
刚到莫斯科,导游要我们尝尝奶渣的味道,当时,我还有点不屑:“渣”不就是牛奶的下脚料吗?看它的模样也的确像豆腐渣,只不过颜色挺诱人,雪白雪白的。我舀了点在粗瓷碗里,还撒上些葡萄干,一尝果然酸甜爽口。有的餐厅还会在出口处放上一盘糖果,外面是巧克力,里面包裹的便是酸甜的奶渣馅,特别好吃。我还喜欢吃他们的酸奶油,厚得像浓稠的果酱。掰开“大列巴”(面包),在上面抹些酸奶油,那可真是奶香味浓郁。导游说,这种吃法有点像中国人吃饺子沾醋,绝配。据说正宗的俄罗斯红菜汤必须浇上酸奶油才风味独特。
回上海后,我去超市寻找过奶渣和酸奶油,却是没货。看来这个好味道只有在心里回味了。
第二个“M”就是莫斯科的地铁站了。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的美誉。那天早上,我们从胜利广场站进入地铁站,让人震撼的是这条下行的扶手电梯足足开了3分27秒,可想它的深度。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条长梯只是“亚军”,“冠军”在朝鲜。
莫斯科地铁正式开通是在距离今天70多年前的1935年。当年,前苏联政府考虑到战时的防护需要,它的设计就有可容纳400余万人民作掩蔽的用途。那天,导游带着我们一站一站地上下车参观,我觉得“地下宫殿”这个名称真是名副其实:每个站台光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而且,不同艺术风格的壁画、浮雕和灯饰分别突出不同车站的主题,华丽而典雅。
我注意到行驶中的地铁有个细节:顺时针行驶,由男声报站,而逆时针行驶则由女声播报。虽然听不懂一个字,但至少不会搞错方向。
第三个“M”则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坐落在列宁山风景区,它是1775年由俄国伟大的科学家罗曼诺索夫创建的。从此,这所大学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影响力都无愧于俄国第一学府的称号。对中国人来说,瞻仰莫斯科大学还在于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的讲话。那句脍炙人口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影响了几代人。
莫斯科大学、奶制品、地铁的拼写都以“M”打头,于是被喻为莫斯科的“3M”。虽然世界上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3M”,但认识并了解了它们才会有别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