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此“啬”是“吝啬”吗?
严 修
  严  修

  《老子·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有人今译为:“统治人、侍奉天没有比吝啬的原则更好的。”(上海古籍出版社《老子新译》(修订本))

  还有人今译为:“治人事天没有比吝啬更为重要的了。”(江苏人民出版社《韩非子校注》)

  把此处的“啬”,今译为“吝啬”,我以为不够妥当,在词义的感情色彩上,把握得不准确。

  “吝啬”是指小气、抠门,过分心疼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当给不给,舍不得付出。人们蔑称这种人为“小气鬼”、“吝啬鬼”、“啬巴子”(扬州方言)。明显可见“吝啬”是个贬义词。而老子在此处是提倡“啬”,颂扬“啬”,此“啬”理应是个正面的褒义词。今译为贬义词“吝啬”,显然与老子的原意不符。

  “啬”是“穑”的本字,本义就是收获、获得。人们平常所谓的“稼穑”,稼指种植,穑指收获。在甲骨文里,“啬”象禾穗露积于野之形;在金文里,“墙盘”中的“啬”,上为双“禾”,下为“田”;在《说文》里,“啬”的古文,上为“来”(麦类),下为“田”。所以古时农夫又称“啬夫”、“穑夫”、“穑人”。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说:“穑字《礼记》皆作啬,此穑、啬一字之明证矣。”

  “啬”的本义是收获谷物,后来又引申出四个义项:向积极方面引申出节俭、爱惜两个义项,向消极方面引申出吝啬、闭塞(由谷物的收藏需封闭而引申)两个义项。

  《老子·67章》还提出“俭”的概念,认为是他的“三宝”之一。细察之,老子所谓的“俭”与“啬”,二者的内涵十分相近,几乎是名异实同。

  《韩非子·解老》是我国哲学史上最早对《老子》进行解释的名篇,其中对“啬”、“俭”是这样解说的:

  啬——“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俭——“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

  在韩非子看来,“啬”和“俭”的主旨是一致的,其核心的观念都是“少费”,在财物方面和神智方面,都要节俭和爱惜。

  因此,老子所谓的“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啬”,是反对“常侈”、“多费”,是提倡“俭用其财”、“爱其精神”,这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珍惜生命,防止过劳”等等观念,是相似相通的。因此,把此处的“啬”,今译为表示一种美德的褒义词“节俭”,比今译为表示一种恶习的贬义词“吝啬”,更能体现老子的真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人才
   第A15版:读者之声
   第A1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新民晚报首届国际兰展”征文启事
高山仰止(中)
水井
初心
此“啬”是“吝啬”吗?
年年有余(紫砂壶)
不能没有茶
广采博纳徐丽仙
蛇肖印两枚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2此“啬”是“吝啬”吗? 2013-03-03 2 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