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比疾病更糟糕的是恐惧
李伟长
  ◎李伟长

  有段时间,关于癌症,我脑海中只有两本书和一个人。

  这两本书分别是陆幼青先生的《死亡日记》和于娟老师的《此生未完成》。这一个人是桑塔格。世人都知桑塔格也是患癌症去世的,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桑塔格作为一个病人时的状态。毕竟我们习惯了她人前作为文化批评家的睿智和犀利。我读过她儿子戴维写的《死海搏击:母亲桑塔格的最后岁月》一书。戴维记录了桑塔格作为一个普通女人面对疾病时的态度,不但呈现了母亲的不平凡——向死而生,相信理性,倔强自信。也呈现了母亲作为普通女人的平凡——害怕死亡,渴望生存,看不透生死,如常人一样,因病焦虑,四处寻找偏方,遍求名医,期盼幸运降临。面对疾病和死亡,桑塔格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很勇敢,也很懦弱。她本能地表现出了对生的渴求和对死的回避,而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个得了癌症的女学者。这也就是桑塔格之为桑塔格的原因,她对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的社会认知有着深刻的洞见。

  桑塔格2004年去世。十年后的今日,癌症患者面对的情况没有多少起色。在凌志军先生写自己患癌经历的《重生手记》中。有两点很有价值,一是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对待病痛,比如癌症。二就是如何面对医生,那些缺少医德、医术的医生。从书名上就能看出来,所谓重生便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同上述三位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都被病魔夺走了呼吸,而凌志军先生却赢得了与死神搏斗的胜利。他2007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经过合理治疗,如今得到康复。

  如何面对疾病,尤其是癌症,病人的态度至关重要。书中有个观念直抵人心:比癌症更糟糕的是恐惧。恐惧犹如毒蛇一般缠绕人心,滋生毒素,毁掉信念。在因癌症去世的病人中,三分之一是吓死的。凌先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结合国外的医学成果,呼吁要将癌症作为慢性病来看待。但观念之变是最难的,很长时间以来,癌症是死亡的代名词。要打破它,把癌症当慢性病来看,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与医生打交道同样艰难。在表现当代医患方面,《重生手记》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病人纪实报告。凌志军讲述了患病前后的经历,各种荒谬、冷漠和唯利是图,历历在目。凌志军文字的锋芒和锐意的批评,提升了这部纪实作品的厚度。如果说重生传递的是乐观和信念,那书中的诊疗故事则让本书在非虚构方面具有力度。关于疾病的书单里,我要加上这本凌志军先生的《重生手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人才
   第A15版:读者之声
   第A1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年轻人,大城市的痛与梦
书籍
用心为文 以思践行
财富移民的生存之殇
比疾病更糟糕的是恐惧
严歌苓新作《补玉山居》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B06比疾病更糟糕的是恐惧 2013-03-03 2 2013年03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