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侧记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侧记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浦江畔共话“中国梦”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侧记
宋宁华
  中国崛起,这条“东方巨龙”将对世界造成威胁,还是共生互动,能否最终实现“中国梦”?这些话题,成为昨天开幕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焦点。

  和平发展利益共存

  针对“中国模式”引发的“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过去几年一直是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为此,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主题就聚焦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十八大胜利召开,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确定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是此次论坛的第一位主旨演讲嘉宾,他观点鲜明:“过去30年的中国的发展道路证明,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必须不断拓展和平发展的新内涵,全方位处理好其他国家关系,逐步寻找‘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中国梦”充满希望

  郑必坚的观点引起与会不少外国专家的共鸣。

  对于中国发展模式,外国专家们从旁观者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国际事务与中国问题专家、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贾拉尔将中国模式与西方、阿拉伯等国家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后,对中国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十年间中国使3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而且这项伟大工程还在继续。”他还表示,“‘中国梦’属于中国老百姓,而不只属于领导层,因此这个梦想充满希望。”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古斯塔夫·格拉茨则以一名欧洲学者的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的发展之道做了大胆预测。“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新兴大国,这一巧妙的平衡与中国的阴阳如出一辙。而这两大角色最终会将中国融合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在昨天下午的圆桌论坛上,中外专家们更是展开了头脑风暴,“中国如何在发展为经济大国的同时增强软实力?”“未来十年,中国如何‘华丽转身’,成功转型,能否让奇迹继续?”专家们围绕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按照会议安排,圆桌会议中间休息半小时。但是,休息时间到了,不但发言人争分夺秒发表观点,在场的听众们也纷纷举手,向中外中国学专家们踊跃提问,引发又一轮热烈的讨论……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中国快车如何换挡前行
黄浦江畔共话“中国梦”
新民晚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特别报道A04黄浦江畔共话“中国梦” 2013-03-24 2 2013年03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