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对微信收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在此期间,重要的利益相关体,如微信产品的所有者腾讯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他们的主管单位工信部等,均有过表态。腾讯公司在多次回应中表示微信将不会向用户收费,而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则倾向于向微信用户收费。
主张收费者背后各方的利益纠葛非普通民众所能理清,很多网友倾向用一种“中国特色”的话语来解读这种收费冲动,即微信业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冲击,使前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正如中移动董事长在一次发言中,认为以往电信运营商彼此竞争只是“量的变换”,而互联网的挑战,则意味着“质的变换”。微信产品崛起直接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收益,这是网友对围观收费事件背景的直观判断,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的收费主张,则是基于微信对电信技术资源耗损这一事实。
电信运营商的垄断事实,将微信收费问题扩大化,在其抱怨过后,官方即快速反应,表示将推出收费方案。在此之前,有关各方或在其内部经过了充分的讨论,但公众却只是近来对此问题有了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主张微信收费的发改委专家,以“既然短信收费,微信也应该收费”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甫一传播即受到网友嘲讽。微信收费或确有其必要,但简单地和短信业务相提并论,确定收费的必要性,或许勉为其难,再者,收费能找到榜样,但免费同样有榜样可寻,如今这种重收费而忽视免费的现象,难免给人以十足的逐利冲动意味,这轮讨论过程中,主张收费阵营的强大官方背景,以上几个因素决定了微信收费问题将要经受一番诘问。
微信收费或将成为现实,不经意间,三大电信运营商过去多年来去垄断的尝试,其所积累的口碑,如今恐怕要因为此次讨论而搁浅,相反甚至要代之以“迟来的恨”。现实再次回到那些原始的话题辩论上,如同发改委的石油价格调控,民间对于电信运营商和有关部门的角色扮演,其中的是非多有指摘。
电信运营商缺乏竞争活力。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从创新的角度评价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文章举例西方红极一时的电信企业,提到它们都先后遭遇严峻考验。反观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至今地位不容撼动,市场竞争有限。另外也有媒体评论微信收费问题,认为其实质是利益格局调整。就其本质而言,舆论对此议题的热烈反响,不仅在于微信收费将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更在于它直接呈现了垄断行业的市场竞争问题。国字头的电信运营商们,可藉此契机强化危机感,推动自身的创新,这或许就是此次微信收费问题讨论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