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童孟侯
  童孟侯

  手,是人的身上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它的触摸来感知这个世界。摸着石头过河,是摸;盲人摸象,是摸;摸到泥鳅当鳝鱼,也是摸。摸死蟹、摸瞎鱼、摸老虎屁股,都是摸。很多东西光靠眼睛看、耳朵听和舌头舔……不解决问题。

  可是有网民严厉批评说:中国游客有两点最让当地人受不了。第一是大声嚷嚷;第二是见到什么都要摸一摸,不管是文物古迹,还是艺术精品,总要上手拍摸才有感觉。不过,比起随地吐痰和刻画“到此一游”已经好多啦,慢慢来吧……

  其实,这也难怪:中国游客和观众的摸功是中国导游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起来的,习惯已成自然。

  中国导游把游客带到黄帝陵,指着高高的粗粗的柏树说:这可是千年的古树,我们活到100岁已经不得了,人家可是1000岁啊!大家都要来摸一摸这古柏,借光啊,长寿啊! 

  中国导游把游客带到乐山大佛,指着大佛硕大无比的脚趾说:大佛的脚上可以摆好几桌酒席呢,相比之下我们多么渺小啊?大家一定要摸一摸大佛的脚,祈求他保佑,一定要临时抱佛脚,快摸啊!

  在导游的鼓励之下,上海外滩的那头铜牛已经被千百万游客摸得金光锃亮!

  根据我的经验,只要是跟团出去旅游,导游总会挑一样两样东西让大家触摸,好像是一个节目。

  其实,说起来,似乎咱们的文化人也有这习惯呢。读者一定都知道林夕,华语乐坛的第一词人,创作过3000多首歌词,《曾经》《左右手》《传说》……都出自他的笔下。“不说爱不起,而是伤不起”,“我所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这些歌词都成了名句。

  林夕在自己的书里披露:我记得第一次捧着刻于光绪十六年的《大乘起信论直解》时,既舍不得翻揭,又忍不住摩挲,虽不辨纸质,古纸独有的韧性,让触手时有温婉之感,里外双层的纸页,让翻书声有种现代印刷用纸无可取代轻柔,一如掰开一瓣瓣薄薄的蝉翼。

  林夕写得很文雅,其实说白了,“摩挲”就是“摸一摸”。然而,我们会感到他亵渎经典了吗?不会,我们只感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情和喜爱。

  咱国人还喜欢玩白玉(西方没有白玉,外国只有翡翠、宝石之类),认为白玉是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平日里要盘摸、把玩。中国的白玉越摸越滋润,越摸越有包浆,越摸越有意想不到的变化……盘摸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部分。

  看来,这“摸一摸”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让摸,我们岂不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但“摸一摸”确实有雅俗之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新视界
   第A13版:新视界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视界\人物
   第A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万象/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家装专刊
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智慧快囊
与台湾妹妹通话
隔门家教
晚晴域外行
今宵灯谜
一朵美丽的“云”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3-04-28 2 2013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