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剧目数量有限
已举办6年的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开办之初以集中展示新编戏曲作品中的优秀剧目、吸引新观众进剧场观看戏曲为特色。随着历年积累起来的新编戏曲精品相继亮相“名家名剧月”,后续可供挑选的剧目越来越少。尽管去年和前年的“名家名剧月”分别选择了做“红色经典”和“精品工程十周年”的主题,但剧目选择难问题并未缓解。全国范围内一年间诞生的优秀新编剧目数量非常有限,而“名家名剧月”每年都需要十几部作品。
满足更多观众需求
今年东方艺术中心一方面挑选近一年间首演的、引起较大反响的新编戏曲作品《江南好人》《柳永》等参与“名家名剧月”演出,另一方面选择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整合包装,以新的面貌亮相“名家名剧月”。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兰韵正浓———昆剧国家艺术家专场”,这一集合了14位昆剧国宝艺术家的演出创造了昆剧演出的空前阵容,在一天内分别以清唱会和折子戏两种形式在下午和晚上连演两场,清唱会更是在剧目未定的情况下创下了开票一日全部售罄的纪录。通过这两场演出,“名家名剧月”也从原来以新观众为主体变化为开始考虑包括老观众在内的更多层面观众的需求。
营造气氛赢得掌声
而作为“名家名剧月”最后一个项目的北京京剧院“29少IN上海”则把新包装、新概念做到了极致,《白蛇传》《伍子胥》和《红鬃烈马》都是京剧舞台上常见的剧目,而演员阵容又是清一色的青年演员,结果一连三天剧场的上座率一天高过一天。昨晚连演6小时的《红鬃烈马》更是得到观众的追捧,几乎每位演员的出场都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尽管从演出过程中台下的反应看新观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出场的不少演员观众也未必了解,却被主办方努力营造出的气氛所感染,同时也被一连几个青年演员的卖力演出所感动。虽然昨晚的演出陆陆续续出现了几次失误,但观众每次都十分慷慨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服务方面尚待提高
不过,虽然这样一场演出对于主办方来讲可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推广,但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却颇有可提高余地。演出长达6小时,却依然7时15分开演,虽然制造了演过12时有大巴送回等宣传点,但对于观众来讲却颇有不便。同样是超长版的演出,几年前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尼伯龙根指环》以及即将于东艺上演的《如梦之梦》都选择了提前开场。此外6小时无休息,观众只能在演出过程中去上厕所,而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在剧场外开始分发宣传画册也一度造成了剧场内一片“人来人往”,不仅影响了正在台上演出的演员,也影响了正在台下认真看戏的观众,而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本报记者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