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楼的风筝
戴萦袅
  戴萦袅

  《红楼梦》里用了不少笔墨描绘贾府内的时令活动,比如新年围炉庆祝、芒种祭饯花神、中秋赏月听笛、中元祭奠五美……放风筝是春天不可或缺的活动,最能体现女儿们的动态之美,作者自然不吝文字,慷慨地进行大段描写。

  风筝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脱胎自墨子的木鸢,也有说是五代李邺首创的新奇游戏。无论何种考据成立,到了《红楼梦》的成书年代,纸鸢早已成了女子和儿童喜爱的玩具。

  大观园里的生活比外头精致十倍,红楼女儿们把玩的风筝自然也是精雕细作的艺术品。传为曹雪芹所撰的《废艺斋集稿》中的第二册,名曰《南鹞北鸢考工志》,描述当时流行的风筝制作,有金碧闪耀,在阳光下焕发奇彩的“蜻蛉乌金翅风筝”,从风筝里能窥见凤凰、美人、蝙蝠风筝的“影子”。有趣的是,书中写宝钗拿来一个“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而《南鹞北鸢考工志》残篇中提及曹雪芹曾制作一个由“富非所望不忧贫”七字串成的风筝。

  放风筝是前80回中“一样机轴,两样笔墨”的重要情节,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曹公先写贾府主子、亲戚、仆婢死的死、病的病、去的去,宝玉闷闷不乐,愁出一身病来,满是“晦气”。接着笔锋一转,写丫鬟打闹取乐、黛玉写诗结社——所作的虽是惆怅的《桃花行》,但在春日里,基调有点回暖。随后便写了探春生日以及前80回大观园中最后一次的吟诗作词活动。

  那一次,薛宝钗填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既是轻薄柳絮骑风飞升的写照,又与风筝的特性暗合。而林黛玉体弱多病,填了一首缠绵凄婉的唐多令,大家要替她放放晦气,于是一起放风筝。

  放风筝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次聚会后,大家便各奔东西,或是在检抄大观园的浩劫中黯然被逐,或是在屈辱的婚姻中备受折磨,或是回家煎熬度日,都如同风筝般飘摇而去,生活孤苦无依,因此这里的放风筝似乎含有对命运的暗示。

  尤其是林黛玉的那一句“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要歇歇去了。”以及宝钗的那句“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竟然一语成谶。

  曹公本是制鸢高手,富贵闲人,也是落魄后亦能苦中作乐的人,他笔下的贵族生活,哪怕是放风筝,也是繁华中透着细致,奢靡里充满情趣,还能喜中藏悲,教人焉得不唏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
红楼的风筝
老上海的琴行
往“肆”只能回味
水边(中国画)
我与古籍书店
古琴缘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红楼的风筝 2013-05-02 2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