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奢侈消费遇冷警示“傍官经济”
汤嘉琛
  汤嘉琛

  中国每年数千亿元的三公经费,一直都是商家觊觎的盛宴——若能从规模庞大的三公消费中分一杯羹,盈利前景一般不会太差。有这种“傍官”念头的商家很多,涵盖衣食住用行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一些奢侈品牌。那些熟谙政务消费门道的商家,在制定营销方案和定价策略时,都会重视甚至主打中国公务消费。

  倚赖政务消费的“傍官经济”,对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规律反应较迟钝,但对反腐政令和中央表态的反应异常灵敏,稍有风声便会迅速收紧。新华社最近一篇报道就指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牛气冲天的奢侈品行情明显下挫,一些品牌已暂时放缓在中国的拓展计划。

  奢侈消费在中国开始遇冷,并非全部源于公款消费收紧,但二者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关联。一方面,中国几年前就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而在奢侈品消费的巨额数据背后,确实潜藏着公务浪费、钱权交易和奢侈品送礼的需求;另一方面,穿戴奢侈品已成为贪腐官员落马的导火索,许多草根网民正是在围观“表哥”杨达才、“最时尚贪官”丁萌等官员时,“增长”了对奢侈品牌的见识。

  “傍官”让奢侈品牌在过去几年尝到了甜头,为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特色”,不少奢侈品牌都会“入乡随俗”,给予购物者最大限度的方便。比如,即便单价上万元的奢侈皮具,在开发票时也可以写成“办公用品”或“工作服”。在这种扭曲的机制下,奢侈消费市场与公款消费“一损俱损”,不足为怪。

  当然,评判中国奢侈消费遇冷,需要理性审视高档消费与公款腐败之间的关系。购买奢侈品并不能与贪腐画等号,因为高档消费没有原罪,消费市场呈现差异化格局才是健康社会的常态。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高档消费与公务消费和贪腐之间有了比较多的交集。如今中央反腐行动剑指“三公”,并非是要“消灭”所有的高档消费,而是要挤压那些隐身在高档消费中的腐败空间。

  反浪费引发中国奢侈消费市场出现变局,这个信号值得所有“傍官经济”警醒。在“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执政理念下,在频出重拳整治腐败和浪费的大环境中,无论以前主打政务消费的高档餐厅、高级会所,还是将公务送礼当主营业务的名烟名酒,若不及时转型,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

  在健康的市场和公平竞争中创造价值,这样的发展才是“有质量的发展”。其实,“傍官经济”遭遇寒流,正是消费市场剔除特权泡沫,回归正常的契机。三公经费紧缩,可能会让一些商家感到不适,甚至引发小幅度的市场震荡,但这也是一些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实现转型的机会。真正着眼长远的商家,应该能意识到投机心态的危害——以巨额三公消费支撑起来的繁荣,必定隐患无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
奢侈消费遇冷警示“傍官经济”
可怕的21张
领导干部应做个读书人
崇洋不媚外
何处寻美美
考前请不要搞“题海战术”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奢侈消费遇冷警示“傍官经济” 2013-05-02 2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