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洋不媚外
马丹
  马丹

  谁没个看演唱会高兴了想蹦跶的时候?但拉着老外男友跳上工作台,把桌面蹦跶得像地震,惹得摄像大哥几次咆哮仍不悔改,见着这样的姑娘还真想大吼一声:咱悠着点行不?这样一朵“奇葩”就出现在刚结束的“2013上海草莓音乐节”上,不守规矩的腰肢扭动再曼妙,遭来的是众人的睥睨和嗤鼻。

  首先,我声明,我从不戴有色眼镜看爱上外国帅哥这档子事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更何况上海正面临第三次单身潮的“危机”,“外销”指不定是解决方法。我也反对女孩找外国男友就要扣上“崇洋媚外”帽子。但这“洋”怎么崇,总得妥帖得体些。之所以“奇葩”受到众人呵斥,倒不是因为她找了个外国男友,而是她想学西化的奔放过了头,崇了洋还影响了他人的演唱会,听得忘形就拉起男友在工作台上放肆跳动,全然不顾后排观众的视野。身边的人不禁窃窃私语:再怎么崇洋媚外,也别丢国人的脸,守规矩是“地球村”的通行券。

  透过一场演唱会,就给“奇葩”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帽子或许扣得有些大了。柏杨先生曾把“崇洋媚外”比作《封神榜》里殷郊先生的翻天印,自大概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炼成“正果”为害人间,这个“翻天印”雷霆万钧,甚至柏杨先生自己都被读者骂过“崇洋媚外”。而在我的生活中时常遇上两种人:一种觉得国外是“世外桃源”,奶粉好、教育好、房价低、人人平等,赚钱攒钱就是为了将来不要“少壮不努力,老死在国内”;另一种因着厌恶“媚外”的帽子坚决不“崇洋”,对一切外来事物无比抵触,甚至认为现代科学知识带来的重压太大,要把孩子藏到深山老林里吟诵古文。

  其实,两种极端都未必妥当,为何不能取之中庸——崇洋又不媚外?像草莓音乐节上那样,嚼着臭豆腐,听着英伦摇滚乐,未尝不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乐趣,更何况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早已渗入国人的生活中。“崇洋”不是讨好,不是非要学外国人那般张扬,但“拿来”的要义却是从“崇洋”里不断激发自主创新的精神,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
奢侈消费遇冷警示“傍官经济”
可怕的21张
领导干部应做个读书人
崇洋不媚外
何处寻美美
考前请不要搞“题海战术”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崇洋不媚外 2013-05-02 2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