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与公共环境艺术关系如何?最近来到上海的著名策展人、东京现代美术馆馆长长谷川祐子女士直言“在上海没有发现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项目”,倒是对上海城市中心的花园感兴趣,那些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的人们与花园的景致融合在一起,这种状态比一般的作品更有意思。可见,公园自身就是公共环境艺术的大秀场。
◆环境艺术博士生 李春明
看了有关长谷川祐子的这篇报道,我倒是对这位记者的提问表示异见。其实,在很多城市设计者、艺术工作者的眼里,公共艺术就是令人惬意且流连不舍的环境营造,而雕塑、装置等等只是其中的元素、符号而已。正如长谷川祐子所说,好的公共艺术交互性强、给人以能量,如位于嘉定新城的紫气东来公园。
紫气东来公园就是上海的郊野公园。“一个郁郁葱葱的城市之肺,一个蛙声蝉鸣的世界,一个男女老少徜徉的地方,一个嘉定人欢聚的场所”,这是设计者为紫气东来公园设定的目标。在设计者的眼里,紫气东来作为新城中央的条形中央公园,肩负了现代大型城市公园的多重使命:它是周边居民自然而然的户外活动场所,是公共集会、节日活动的理想场地,是碳中和的主力军,是收集地表径流、控制雨洪的自然手段,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于是,设计者让“林中的舞蹈”成为公园的社区活动区、健身区、政府和科教中心区、交口茶座区和湖区等五个区域设计的共同理念。
行走在公园的动感走廊里,我们不时地被铁锈紫的各种装置吸引,它们都是当地的动植物意象:秋风起,蟹脚痒,轨道11号线高高的桥架下面就是螃蟹爬满墙的大型装置,那蟹仿佛在告诉城里的人们“又是一个谷满仓、鱼满仓的丰收年”;对脸的,就是当地随处可见的野菊花装置了,场地中间布置着大大小小的黑白“凳子”,原来,它们都做足了“欢迎”的功课。
设计师张斗说,公园里的走廊共有四种类型,除了动感走廊,还有静谧走廊、滨水走廊和林荫走廊,他们都是引导视界、激发能量的“管道”。静谧走廊是欣赏自然景观的廊道,串联公园中部空间并联系公园外的主要景观节点,它以曲线为主,并随地形从一个空间蜿蜒进入另一个空间,铺道用天然石材,简练清晰,“其线性风格受到陆俨少绘画技法的极大启发”;滨水走廊是水边的散步道,设计对现有的运河驳岸和材料进行了调整,布置了湿地和植被覆盖的河岸,水草等水生植物阶梯式层层递至陆地,两岸布置散步道和栈道,“美景中的主角是人”。
张斗还介绍,紫气东来还是一个“可持续设计”案例:林中的舞蹈点明了可持续性与公园空间融为一体的宗旨;这个公园与中国传统城市公园有较大的差异,其大尺度的空间特性要求促使简洁性,单个空间的完整性、独立性被焕发出来;公园里的树木全部是长三角地区的乡土品种,“我们舍弃了常见的追求成熟大树进园的做法”,因为那是杀鸡取卵、吃力不讨好的做法;我们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丛丛树阵(装置作品:用原木涂上各种颜色,插在林中的空地上,形成“树林”意象)下采用大量的豆石铺装,以增加透水率和速度。不仅如此,公园设计中,还大量使用了现有材料和构筑物,如将旧工厂改造为嘉定科教中心,保存旧桥为人行天桥及野生动物走廊,甚至打碎天祝路两侧的沥青块用来铺垫林中小路。
如果长谷川祐子看了紫气东来公园,会怎样看上海的公共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