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驱车路过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不禁特意放慢车速,深情地遥望了一下寂寞地“站立”在路口多年的上海市青年宫旧址,也就是沪上著名的大世界。和周围一片繁华的热闹景象相比,这座外观仿西方古典式建筑显然像是个被匆匆从其边上走过的路人遗忘的“弃物”,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后,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珍藏着的“上海市青年宫出入证”。望着这张保存完好的证件,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在那激情的“青葱”岁月中和大世界(青年宫)的那段情缘。
那时我在单位里搞团的工作,1984年初春,得知团市委所属的市青年宫正在全市的团员青年中招募信息员,便报名应试。通过严格的考试,我和来自各行各业的20多名年轻人幸运地入选了。当时的市青年宫和大世界游乐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信息员的工作就是收集基层单位青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重新开放的上海市青年宫如何开展文化活动和在游乐项目的设置、定位上出谋划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调研。领衔我们这支信息员队伍的是青年宫信息研究室的茹炳祥先生,大家昵称其阿炳。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调研活动,阿炳特地给我们每个信息员申办了。有了这张出入证,我们便可以随时随地免费进出青年宫了。当时人们业余文化生活还较为单调、枯燥,工资收入也不高,拥有这么一张“大世界”的出入证,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尊享VIP的待遇了。
因为有了这张出入证,我就可以想什么时候白相大世界,就什么时候进去白相,想怎么白相就怎么白相,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不花钱的“白相”。简直是“牛”得不得了。凭借着这张出入证,我常和当年的影视明星诸如刘晓庆、潘虹,著名话剧导演胡伟民、演员焦晃、李家耀等来个零距离接触。旁人无法企及的签名、合影等,对我而言也是“小菜一碟”。因此,亲朋好友们都十分眼红我这张出入证,也曾不断有人要借我这张出入证混进去免费白相大世界,但都给我一口回绝了。青年宫保卫科为杜绝转借他人,不仅在出入证上写有姓名、单位,并且贴有本人的照片。同时,上面还有编号、钢印、上海市青年宫出入证专用章、大世界证件章。更绝的是居然还仿效当时的公交车月票上使用的贴花,每月更换一张。我的这张出入证的有效期是截止到1988年的12月31日。每次进出时,门口的警卫都要仔细查验,管理手段可谓“固若金汤”。
当然,我们也没有辜负青年宫领导以及阿炳给予我们这种VIP的待遇,从来不敢纯粹地为了白相而白相,而是带着任务去白相大世界。大家撰写了许多如何开展、丰富青年业余生活的调研文章,刊登在青年宫的内部小报和团市委的内参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遗憾的是,到了2008年,大世界以修缮为由,开始闭门谢客,青年宫也名存实亡。从此,大世界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