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端午驱“五毒”
佩花钱 气压邪
杨羽
  ◆杨羽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再过两天,我们就将迎来传统佳节——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之外,端午的来源还有躲避恶日之说,因为此时蚊虫开始滋生,各种毒物开始活动,许多疾病到了高发期,因而在端午的传统习俗中,也有驱“五毒”的说法。

  从谷雨至端午相隔一个多月,时值初夏,病菌和各种虫类,都到了十分活跃的季节,“五毒”也渐趋猖獗。“五毒”,一般认为是蝎子、蜈蚣、蛇、蟾蜍和壁虎。在古代,往往通过各种工艺品来驱除“五毒”,像清代白玉五毒纸镇,认为是借助“虎”气压邪、镇五毒,各式虫物油光锃亮,让人望而生畏,把玩在手中自有天师除邪之感,无惧无畏。

  这种白玉纸镇一般是文人和士大夫把玩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则更多地使用花钱佩戴在身上。像一枚“驱五毒花钱”上,有穿着袍服长靴,戴着纱帽的钟馗,手里拿着一只笏板,朝天而拜,上边有一只蝙蝠,下边有一个小鬼,赤膊裸足,双手着地,臣服在钟馗脚下,并有“驱邪降福”四个大字。背面是五毒图案,即蛇、蜈蚣、壁虎、蟾蜍及一只老虎。

  花钱虽然是非流通钱币,但是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驱“五毒”的花钱,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设计制造的,既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钟馗捉鬼的故事,又将驱五毒求福祥的美好意愿表达了出来。从类型上来看,也有的花钱是与用谐音来展现去除“五毒”的目的,像一枚清代的“五铢”背五毒花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枚花钱上,则是通过“五铢”的谐音来暗示诛杀“五毒”,因而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霁蓝釉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
“开页有益图”
过端午驱“五毒” 佩花钱 气压邪
烟标上的端午节
一樽四蛇铜雀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B05过端午驱“五毒”
佩花钱 气压邪
2013-06-08 2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