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三姑娘探春是贾府里资质过人、性格鲜明的出挑女子,她生于三月初二,毗邻上巳节,惠风和畅,乃修禊、游春的大好日子,故名“探春”,名字娇美又不落俗套。
探春无疑是书中和风筝最有渊源的女子,印象深的是三姑娘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曹雪芹在判词里惯用象征、谐音等手段,暗示所言女子的身份,而清明的习俗之一即为踏青,与探春的名字正相合。清明还有另一风俗——放风筝、消晦气,那美丽光艳,却失魂落魄般飘飘浮荡的风筝,成为探春命运的写照。
书中有两个场景提到风筝,都与探春有关。一是元宵节探春作了谜底是风筝的灯谜,令她的父亲感觉到悲兆。另一个场合是三月初五,探春和一帮红楼的女儿们在园中齐放风筝。
宝玉生日那晚,大家围桌掣花签玩,探春抽到了杏花花签,上题“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她的风筝是凤凰风筝,可飞来一个富贵的凤凰风筝,又有一个带响鞭的喜字风筝和她的风筝纠缠在一起,最后一同离去。喜字风筝似乎喻示着探春离家远嫁的宿命,看似光鲜体面,实则去国离乡,有家难回,倍感凄零。
至于另一只凤凰风筝,有说是代表元春,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也算嫁得贵婿。判词暗示她不得善终,其中一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倒也符合风筝飘零的形态。不过,这风筝也许和王熙凤也有渊源。
王熙凤的名字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图像,都是凤凰。此外,凤姐美艳精干,当过家,才干手腕令刁奴们心服口服,凤姐的抱病和受到冷遇,以及探春的远嫁,都使贾府的颓败一发不可收拾。
那凤凰风筝兴许还有另一层含义。《诗经》以“凤凰于飞”比喻婚姻美满,萧史、弄玉在凤凰台上吹箫引凤的浪漫传奇,引得无数骚客讴歌,“凤穿牡丹”的图案,更是在民间广受欢迎,常见于铜镜、架子床和刺绣这些“闺阁”物件中,寄托着对夫妻和美的期盼。
凤凰这意象是幸福的象征,风筝又是无数才子佳人故事里牵引相思的桥梁。两个凤凰风筝相搅,后来又飘来个喜字风筝,三只风筝一齐搅断线离去,也许正是预兆着探春虽有波折,但得善终的姻缘吧。